主計總處30日指出,今年第二季以季增年率(saar)估算的經濟成長率為-7.86%,創下金融海嘯初期以來,近13年最大跌幅,主計總處認為這是受疫情三級警戒影響,只是暫時性的下挫。
經濟成長率雖然都是以實質GDP為基礎,但可分為年增率(yoy)、季增率(saqr)、季增年率(saar)三類,各國有不同的偏好,美國慣用季增年率,我國慣用年增率。所謂季增年率,是把本季實質GDP經季節調整後,與上季比,算得季增率後,再轉成年率,一般而言,季增年率約是季增率的四倍。
主計總處指出,我國以年增率估算的經濟成長率於第二季雖高達7.47%,但以季增年率估算的經濟成長卻是-7.86%,創下2008年第四季以來最大跌幅,也就是金融海嘯初期以來最大跌幅。
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吳佩璇表示,雖然從季增年率來看,第二季跌幅是金融海嘯初期以來最大,但這主要疫情三級警戒抑制了民間消費所致,至於生產、出口及民間投資則依舊維持相當的榮景,隨著疫情從三級降至二級,疫情對民間消費的衝擊可望縮小,研判第二季的季增年率只是暫時性的下挫。
吳佩璇強調,金融海嘯初期,也就是2008年第三季的季增年率(saar)為-16.76%時,其年增率(yoy)也是-1.39%,而今年第二季雖saar是負數,年增率卻高達7.47%,這意味著目前的情況和金融海嘯初期不太一樣。
主計總處也蒐集各國甫公布第二季經濟成長,以年增率而言,我國7.47%,低於美國的12.2%、中國大陸的7.9%、新加坡的14.3%,但優於南韓的5.9%。若以季增年率而言,我國-7.86%,不如美國6.5%、中國大陸5.3%、南韓2.7%,與新加坡-7.7%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