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帶給企業信貸違約的壓力,國際信評機構追蹤發現,2021年第二季開始出現緩解的跡象,亞太區企業信評獲得調升的家數,自疫情爆發六個季度以來,第一次超過信評被調降的家數。
惠譽國際信評16日指出,第二季來獲得惠譽上調信評等級的企業,三分之一是業務表現良好所賜,亦即相關企業已能轉型適應疫情,業務收益實質改善。
中華信評亦分析,疫情至今較強勁的外部需求、以及較佳的疫情管控減輕了亞洲企業的受創程度,估計大多數產業的平均信用比率將在2022年下半年恢復至疫前水準,台灣企業與其他亞太區企業的復甦趨勢大致相同。
大規模的亞太區企業受制於疫情警戒,傳統經濟活動減少,業績立即受到影響、進而包括現金流、負債比等財務表現都轉差,惠譽統計,334家受評的亞太企業中,被調降信評的企業家數相較於調升信評家數,2020年Q3底達到4.1倍的高峰,該值在2021年第一季底降至2.9倍。
至於16日公布的第二季最新統計,12家企業信評調升、信評下調有11家,直接推翻該至負數;且評等展望為「積極展望」或「觀察」的比例,從2021年第一季的7%上升至2021年第二季的9%。
今年第二季信評調升的亞太區企業,有韓國LG電子(BBB/穩定),陸企西部水泥(BB/正向),陸企金鷹商貿集團(BB+/穩定),以及中國宏橋集團(BB/正向),均是大型企業,受惠於市場地位好轉及業務提升。
就產業面分析,惠譽指出,住宅建築產業因市場地位變化與競爭對手因素而帶來的升級次數最多,其次是技術、媒體和電信(TMT)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