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717陳碧芬/台北報導

惠譽:台灣政府債務惡化

防疫支出擴大,債務占比估值升至43.6%,亞太區光環消退

 惠譽信評最新完成亞太區經濟體主權評等的2021年上半年複評,和2020年下半年最大差異點在於亞太疫情擴大,各國政府加大防疫支出和經濟振興方案,導致政府債務大增。

 獲惠譽確認主權評等“AA-”級、展望「穩定」的台灣,受惠於2020年GDP增長大好,力促政府債務占比下降至38.2%,為亞太區各經濟體最低者,16日重新調整估值後快速升至中位數的43.6%,為惠譽統計以來的高峰值,淪為與多數亞太區經濟體相同境地。

 惠譽亦在台灣主權評等報告中提醒,2021年的財政赤字也會擴大,加上經濟增速下半年將放緩,而防疫經費意外擴大,增加政府債務,政府債務占GDP指數上升是必然發生,然而近期以來新一波疫情感染擴大,台灣再度推出額外的財政刺激措施,因此上調台灣財政赤字的預測數據。

 依據1996年訂定的台灣《公共債務法》規定,各級政府相應公共債務未償餘額上限為名目GDP之50%,惠譽認為,此項標準仍是台灣有效的中期財政政策調節工具,此次重新調整估值上升至中位數的43.6%,較之亞太區的中間數48%可有的政策彈性空間已減少。

 惠譽主權評等分析師團隊指出,疫情擴大使得亞太區受評級主權國家的公共債務急劇上升,目前亞太區情況最糟的是日本,預計到2021年底政府債務占GDP比將達258%,是惠譽評等授與所有主權國家中最高的數目。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日本的政府債務占GDP比增加了27個百分點。

 個別主權國家表現則存在顯著差異,越南僅增加3個百分點,該國情況與台灣相近,2020年名目GDP表現優異,因此擴大財政支出對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將影響較小。部份確診案例相對較低的國家,政府債務/GDP 增幅仍超過亞太地區的中位數,反映出當地政府過度「慷慨」在刺激景氣和紓困措施上,如澳洲、紐西蘭。

 惠譽指出,新一波的感染構成各國經濟體新的財政風險,大多數亞太經濟體的疫苗接種計畫進展不順,包括台灣及印度、馬來西亞和泰國政府為此再度提出額外的擴大財政措施,資金用途除了醫療保健支出大幅增加,還有龐大資金用於企業紓困、勞工補貼等,同時期政府的收入亦受到大流行導致的經濟活動下降,以及臨時減稅、延期徵收的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