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30何與暉■Pure Storage大中華區技術總監Andrew Ho

疫情催化企業資料激增 從架構著手解決問題

疫情加速了數位轉型,全球各產業中的佼佼者,為了因應今日的挑戰,無論在資料儲存系統或關鍵創新系統的建置上,都應具備快速吞吐資料的能力。然而在未來五年內,我們預測企業資料的型態將更快速演化,非結構化資料將急速成長,甚至高達企業內部所有資料的80%,足以預見IT部門的工作負載量將更為吃重。

 根據IDC預測,SSD將逐步取代最佳化效能的HDD,成為伺服器與儲存系統的主要儲存裝置,預估SSD市場營收將在2019至2024年成長一倍,達到307億美元,隨著固態硬碟價格持續降低,可預見傳統硬碟在不久的將來被快速取代,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價格帶將更接近:固態硬碟(SSD)的每GB價格很快就會媲美傳統硬碟(HDD)。

 ●市場對效能的需求將更高:隨著科技進步,快閃記憶體的效益已大幅超越傳統區塊式資料儲存,能支援市場所需的單一整合可擴充平台以提供高速檔案與高速物件存取,尤其在資料中心內部提供高效能的NFS/SMB與S3。

 ●設備無痛升級成趨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迫使企業機構必須重新檢視設備升級計畫,包含那些必須重頭建置、且容易造成非計畫性停機的棘手狀況。和傳統硬碟比較起來,快閃記憶體更容易透過軟體來優化,穩定性也大幅提升。

 ●彈性消費模式零約束:隨著企業轉移至分散式雲端架構,真正彈性的「即服務」(as-a-service)消費模式才能提供企業所需的靈活性,而快閃記憶體不僅更靈活,也更有效率。

 面對海量的非結構化資料,企業現階段大多將其存放在資料湖泊、資料倉儲,以及無數的備份系統等複雜的基礎架構與資料孤島中,增加了資料存取與應用的困難度,傳統儲存方案的效能表現也無法足夠應付產業需求。如果想優化資料的應用效率,必須建立高效能的儲存基礎架構,透過儲存軟體與硬體的即時整合,消除複雜性,才能進一步提升資料的利用效能。

 有鑑於過去產業界普遍認為快閃記憶體只能用於快取才符合經濟效益,目前最新技術已能將快閃記憶體與重複資料刪除和壓縮技術結合使用,提升效能與經濟效益,也將其優勢整合進FlashBladeR架構滿足大數據需求。

 對於現代企業來說,能夠掌握並妥善運用這些非結構化的資料,從中發掘寶貴的客戶洞察,就能獲得競爭優勢;因此從架構著手解決資料的問題,以回應現代化、多樣化應用程式的需求,才是取得致勝關鍵。未來,我們將持續實踐打造現代化資料體驗的信念,透過技術能量,見證每一個產業前進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