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22陳厚銘■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特聘教授

疫苗採購與布局

台灣因諾富特染疫事件引爆本土社區感染,一夕之間失去了防疫模範生的光環。短短幾個星期,確診病例破萬,500多人死亡,致死率超越世界平均數。在分秒必爭的防疫與治疫過程中,突顯了現階段台灣醫療資源與檢測能量的不足,同時也感受到疫苗匱乏的窘境和急迫性,令國人驚覺,過去政府引以為傲的「防疫超前部署」其實經不起嚴峻的考驗,而大幅降低了對政府防疫處置能力的信心。通常,死亡率是勘察一個國家醫療質量的指標,超高的新冠致死率對擁有高醫療與公衛水準的台灣而言,是難以承受的現實。

 面對新的疫情挑戰,台灣勢必調整原有的防疫思維與戰略,環境不同,目標不同,戰略也要有所不同。圍堵不再是唯一的重點,在沒有新冠特效藥之前,疫苗是終結疫情的最佳解方,應該視為戰略物質,積極設法獲得充足甚至超額的數量。

 和美、日、印度等大國比較,台灣的疫苗採購需求不大,又有國際政治現實考量,在藥廠供貨不足情況下,要跟全世界搶得有限的疫苗相當不容易,所以擁有疫苗自製能力也是當務之急。台灣醫藥生技產業發達,臨床試驗經驗豐富,又有優秀的生醫人才以及堅強的研發能力,絕對有潛力發展出自己的疫苗產業,這也是政府積極鼓勵及扶植國產疫苗的原因。

 研發疫苗首先要解決的是科學問題,而不是國產與否的產業議題,須先通過科學數據的驗證,再來談產業布局與商業模式。沒有科學驗證的支撐,也就沒有產業布局與商業模式。高端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已成功解盲,並正在申請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通過後,高端就可依約交貨供應國人施打。

 然而各界對高端疫苗是否具有保護力仍存有疑慮,呼籲應先進行三期試驗,待三期期中報告證明有保護力後才能給予EUA。同時反對以尚未獲得美國FDA認可的「免疫橋接研究」來替代傳統三期臨床試驗。疫苗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競爭非常激烈,台灣內需市場不大,唯有國際化,獲得歐美藥證,進軍國際市場,國產疫苗產業才能永續經營。

 為因應嚴峻疫情,日本採取的疫苗布局策略是自行研發、代工生產以及國外採購等三種方案同時並重進行。除積極投入不同疫苗原理的技術開發外(部分藥廠已施行三期臨床實驗),也幫AZ代工生產,另外與歐美幾家藥廠也正在洽談中。至於疫苗採購,截至目前簽約採購疫苗的總數量達5、6億劑,是日本全體國民施打兩劑疫苗的2至3倍,自用綽綽有餘之外,還可援助他國,推動疫苗外交。反觀台灣,疫情以來只將扶植國內藥廠放在第一優先,獲得授權製造為次要選擇,甚至曾經因為擔心代工會壓縮國內疫苗產能,而放棄疫苗代工的機會。同樣的思維,台灣向國外採購疫苗數量也趨於保守,至今僅購買2千萬劑,若沒有採用國產疫苗,根本不敷2,300萬國人施打一劑。

 日前「次蛋白質技術疫苗」大廠Novavax公布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具有90%以上的保護力,對中度至嚴重感染的保護力更達百分之百,並且對全球包括英國、巴西、南非及印度等變種株也有極高的保護力。「次蛋白質技術疫苗」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高,不需嚴苛的冷鏈要求,但是研發過程較為繁瑣,影響疫苗開發完成時間。台廠疫苗研發大都使用「次蛋白質技術疫苗」,與現行流感疫苗生產是相同技術。如今Novavax已有非常優異的臨床試驗成果,期待高端及聯亞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也能有優異成績。

 持平而論,國際上已有不少疫苗施行三期臨床試驗,並取得歐美EUA認證。就風險考量而言,台灣現階段應廣泛施打既有已證實有高保護力的疫苗。高端等國產疫苗則宜儘快施行第三期試驗,早日取得歐美藥證,讓台灣可以擁有自產疫苗,不再仰賴或受制於人,才是長遠與根本之道。

 進一步,因應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政府除積極扶植國內廠商開發自有品牌疫苗外,為確保台灣疫苗供應無虞,授權製造模式應該納入台灣疫苗布局戰略的一環,積極尋找授權製造策略聯盟夥伴,打入疫苗國際供應鏈,將「防疫超前部署」提升轉化為「國際供應鏈超前部署」,讓台灣疫苗也能夠輸出並走向國際。

 另外,在國際疫苗採購部分,建議台灣可以參考日、韓兩國做法,官民合作,藉由大商社或跨國企業的組織網絡和影響力,協助政府取得疫苗。近日政府授權台積電、永齡基金會,藉台積電和鴻海的產業供應鏈組織與影響力,洽談購買1千萬劑的BNT疫苗,就是最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