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06文/李翊甄

比特幣暴漲暴跌 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馬斯克喊水會結凍,一句話就能造成數位貨幣的價格大起大落

 近期中國大陸出重拳打擊虛擬貨幣,5月18日中國三大金融協會發表聯合公報,要求中國大陸所有的金融機構不能展開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時隔三日,大陸國務院金融協會也在會議上強調,將加強監管金融活動,打擊挖礦交易行為,礦商被迫停止在中國的相關業務。

 受此利空影響,比特幣價格近日震盪劇烈,在5月23日更是跌破了3萬5千美元關卡。與四月中因為 Coinbase掛牌上市,一路衝向新高,破6萬4千美元天價的行情,可說是幾近腰斬,不可同日而語。

馬斯克對比特幣態度反覆

漲跌都是因為他

 談到比特幣,就不得不提到馬斯克,3月底宣布特斯拉購入15億美元比特幣的消息,更進一步表示,將開放民眾以比特幣購車。消息一出,使這個全球最廣為持有的加密貨幣價格飆漲20%。

 沒兩個月的時間,馬斯克旋即在推特上改口,基於對環境的隱憂,擔心挖礦行為會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率,將中止消費者以比特幣付款,購買旗下車款。推文一出,比特幣價格又應聲下跌。

 馬斯克喊水會結凍,一句話就能造成數位貨幣的價格波動。對於比特幣態度反覆不定,讓許多加密貨幣投資人相當困擾,要求他好好造車,別再推文了。

虛擬貨幣威脅國家主權

各國政府嚴陣以待

 市場對於虛擬貨幣的狂熱,也連帶推升這些領頭的虛擬貨幣,創造市值新台幣數兆元的規模。而這樣的規模,具有與一個國家相匹敵的影響力,虛擬貨幣的震盪,為實體金融體系帶來的衝擊,是各國政府不曾有過的體驗。

 根據時報出版《光天化日搶錢: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在政府稅收所面臨的新興威脅中,加密貨幣科技可能是最嚴重的。」

 貨幣其實就是科技。比特幣與其各種分支都在持續進化中,其目的就是要成為網際網路上的現金。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大批群眾,直接使用比特幣做日常交易貨幣,不過加密貨幣在線上交易中的使用將會持續成長。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電腦與手機內具有多個錢包會成常態,形同你有各種不同的應用程式一樣,每個錢包都有一個特定用途的加密貨幣──用來打賞你喜歡的圖文或影片;買賣股票、貴金屬與債券,或是購買黑市商品。政府該如何在避免大量侵犯隱私的情況下,追蹤這些交易與進行課稅?效率又會有多高?

 加密科技現在已可允許人們避開大企業與政府的耳目,進行聯絡、瀏覽與交易。要加密某件東西十分容易,但要解密就困難多了。這對政府來說,是一項是直接挑戰,考驗國家壟斷貨幣跟課稅的能力。

 以上內容摘錄自時報出版《光天化日搶錢: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

虛擬貨幣浪潮

真的阻止的了?

 比特幣社群為拒絕認同比特幣潛能的人,發明一個名詞──非幣者(nocoiners)。非幣者認為比特幣若是「變得太大」,政府會認定為非法活動。鑑於比特幣在洗錢與黑市交易等方面的潛在用途,政府很容易就找到正當的理由來取締比特幣。

 就實際層面來看,政府可以關閉主要的交易所、封鎖比特幣公司的銀行帳戶,並將使用比特幣列為非法行為。但是政府無法關閉比特幣,因為比特幣最主要的設計在於它是沒有故障中心節點的分散式網路。如果政府試圖阻止人們使用比特幣,他們就會改用虛擬私人網路(VPN)或洋蔥瀏覽器(Tor)來進行交易,或是乾脆下線他們的比特幣。

 不過現在加密貨幣已成為一個規模以數十億美元計的產業,任何試圖阻止它的行為都會面臨多重法律訴訟。區塊鏈科技的用途廣泛,早已超越線上現金替代性系統的範疇,根本已無封閉的意義。

 以上內容摘錄自時報出版《光天化日搶錢:稅賦如何形塑過去與改變未來?》

帶有投機性質炒作

投資人仍需謹慎看待

 究竟虛擬貨幣是破壞金融秩序或是在創造中逐漸取代既有的金融秩序,值得後市關注。但回過頭來說,對於虛擬貨幣的投資,建議投資人以「商品」觀念看待,而非「貨幣」。

 目前虛擬貨幣,仍算是帶有投機性質的炒作,還是在投資前還是建議投資人做好功課,才不至於損失太多。

掃描QRcode看影片填問卷

工商e報內容免費看

 想了解更多數位貨幣內容?歡迎掃描QRcode觀看由工商時報總編緝梁寶華所主持的《工商財經周報》影片「中國禁止交易後 比特幣還有未來嗎?」

 看完影片回答問題,就能送您工商時報電子版VIP帳號3個月(價值新台幣一千元),讓您每天都能閱讀熱騰騰的日報數位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