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完善大陸綠色金融體系,人行行長易綱4日表示,將支持制定標準化國際氣候報告架構,進一步與歐盟、美國等完善綠色債券分類。他重申,大陸將計劃實行氣候相關訊息的強制披露,督促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碳資料,待進行壓力測試後,將擬定商業銀行綠色轉型截止時間。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9月提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後,中國人民銀行持續從建構完善綠色金融體系予以支持。其中資料披露方面,易綱3月出席論壇時提到,將把所有金融機構納入,要求金融機構測算專案碳排放量,全面建立強制的資訊披露制度。
東方財富網5日報導,易綱4日出席國際清算銀行(BIS)2021年Green Swan會議時表示,人行正與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密切合作,鼓勵境內銀行與機構加入氣候相關財務訊息披露工作組(TCFD)。人行現在綠色貸款與綠色債券類目方面與歐盟合作,同時在TCFD的框架下進一步披露氣候相關資料。
他說,大陸境內綠色債券標準與歐盟標準有八成是一致的,人行將探索國際普遍承認的標準。同時,人行計劃實行氣候相關訊息的強制披露,督促大陸主要商業銀行披露碳資料,隨後要求A股上市公司披露相關資料。
易綱指出,大陸金融部門,各銀行將繼續展開氣候壓力測試,衡量氣候相關風險。針對即將在英國舉行的G7峰會,他希望各國能在年底前達成一項訊息披露標準。
易綱還表示,人行正試圖評估商業銀行的綠色資產和棕色資產(污染性高行業資產),未來或將根據資產的綠色程度考慮風險加權,未來會確定商業銀行綠色轉型截止期。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國家發改委前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大陸有望在6月底前在電力行業率先啟動全國碳市場線上交易,後續還可能逐步納入水泥、電解鋁、鋼鐵、化工等其他重點排放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