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05李書良

人口紅利不再的中國

在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壓力下,5月的最後一天,中國政府宣布將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中國放開三孩的消息,迅速以1.6億次閱讀、5.2萬評論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位,當日陸港兩地股市更有多檔中國生育概念股直奔漲停。

改革開放40年來,年輕、充沛、價廉的人口紅利,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莫大助力。基本上,前20年推升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後20年更讓中國轉型成為「世界市場」,這項長年難以被其他國家或地區所取代的人口優勢,讓中國成為蘋果、特斯拉等跨國企業布局海外市場的首選地。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發展,上述的人口紅利開始流失,新生人口減少與老齡人口增加成為兩頭燒的壓力。今年5月初,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總人口為14.1億人,較10年前人口普查結果增長5.38%,但年均增速0.53%則創下紀錄新低。另外,中國60歲以上人口占比不斷攀升,1980年為8%,2000年為11.2%,目前則來到約18.1%。由於中國可能還需要15年時間才能達到先進國家水準,「未富先老」也成為未來的嚴峻考驗。

其實,中國人口紅利的警報聲至少從10年前就已開始響起。2010年中國進行人口普查,當時生育率已低於全球平均水準。2013年,實施數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出現首次鬆動,官方宣佈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即夫妻中有一人是獨生子女者,則可生育兩個孩子。

然而,在中國推行「單獨兩孩」的隔年(2014年),中國新增人口雖從660萬左右小幅攀升到約710萬,但政策效果越遠低於原先預期。2015年,中國的生育政策再一次放鬆為「全面兩孩」,這次政策效果較為明顯,2016年中國新增人口達到800萬,2017年也有737萬。

但政策的持續時間再次低於預期,2018年中國新增人口大幅滑落至530萬,2019年僅為467萬,甚至還不及生育政策放鬆前的水準,凸顯出中國人口增速放緩的嚴峻趨勢。此次中國政府放開三孩後,政策效果會否如同前兩次一樣,只帶來短期的刺激效果,卻無助於中長期人口結構的優化,成為外界的關注重點。

中國民間則對官方放開三孩呈現兩極化的反應,固然有人肯定官方的開放措施,但許多網友對官方的鬆綁措施不以為然,認為在高房價、高教育成本、養老負擔沉重等多重壓力下,相較於「生幾個」,到底「生不生」才是更實際的問題。有網友乾脆直言:「還不如徹底放開得了,現在還限制幾胎沒有什麼意義了。」

若以歐美日先進國家現況來看,生育率低、老齡化已然是人口結構多年頑疾,各國政府雖也推行多種政策,但實際效果不佳。對中國來說,放開三孩預料僅能為人口成長帶來短期效果,要改變現況,中國政府除非是進行婚嫁、生育、養育、教育等各層面總體考慮,包括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發展托育服務體系,降低家庭教育開支等,甚至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住房供給等政策。

另一方面,在教育普及下,中國的傳統人口紅利雖然衰減,但高素質人才卻有所提升。近10年,中國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91年,比2010年提高0.83年。勞動年齡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達到3.85億人,占比為43.79%,也比2010年提高12.8個百分點。未來如何將「人口紅利」引導轉為「人才紅利」,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將是中國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