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604于國欽

趣談近日官方統計

平日常看統計,不經意就會看到趣事,最近兩則官方統計就有點意思,一是能源局公布能源消費統計,把「年增率」寫成「季增率」,一是投資處公布BERI排名,讓久違的「同比」又出現在眼前。

先談能源局這份稿子,眾所週知,年增率是本季與上年同季比,季增率是本季與上一季比,意義不同,不料能源局日前新聞稿卻如此寫著:「因應景氣熱絡,消費需求強勁,帶旺整體產業動能,以及109年第一季(上年同季)疫情爆發衝擊諸多產業,比較基期低,使110年第一季(本季)國內能源消費增加。本季國內能源消費季增7.4%。」

姑不論文筆,文中明明在談去年第一季如何的低,本季如何的好,自應得出年增率才對,何以會寫成季增率?於是,把新聞稿所列數字驗算一下,今年第一季消費2,190萬公秉油當量,去年第一季2,040萬公秉油當量,果然官方把年增率誤植為季增率,這個錯誤迄今還掛在經濟部網站上。

我也揣摩著,撰稿者文中的「季增」二字,或許想表達的是「本季增加」,沒錯,經前面如此詳實敘述之後,以本季增加7.4%陳述,那麼語意上就沒有問題了,然而把「本季增加」簡化成「季增」自然要引來誤解,因「季增」、「年增」是專有名詞。

再看投資處這則BERI新聞稿,其中一段文字如下:「2020年第4季實質GDP同比成長5.1%,…是近十年來最好的季度表現。」,這段文字喚起我早年唸書時所看到的統計月報,月報上常有「定基指數」、「環比指數」、「同比指數」,然而好長一段時間,我國官方已不用同比、環比了,倒是大陸官方常用,例如他們會說:「我國四月進口總值3.15萬億元,同比增長26.6%,環比增長4.2%。」

所謂同比指數係以去年同期為100,環比指數是以上期為100,循此所編的指數旨在反映年變動、月變動趨勢,投資處讓同比這個詞彙重出江湖,以之懷舊雖屬有趣,然而卻有些違和。

從這兩則新聞稿可知,未來官方撰稿除了數字要注意,文字的流暢與嚴謹也不能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