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306文/許俊揚

烽火少年 楊英風 雕塑特展今登場

image
●楊英風替陳慧坤塑像,攝於1953年。圖/楊英風美術館提供

楊英風為台灣雕塑家,其創作年代橫跨二次大戰戰後到二十世紀末。創作媒材廣及油畫、版畫、速寫、水墨、漫畫、美術設計、獎座設計、雕塑、景觀規劃等。「烽火少年楊英風」特展於3月6日至25日於師大德群畫廊開展,3月7日下午2點舉行開幕式,由國際著名的史學家蕭瓊瑞教授重磅導覽;3月13日下午2點由社長梁鴻彬主講豐年故事;3月20日由白適銘教授專題講座。

楊英風是台灣戰後在藝術創作與藝術理論皆有卓越成就的重要藝術家,育才無數也讓他成為台灣藝壇的先導,帶領台灣藝壇走向現代化與多元化。回顧楊英風一生之創作,即為二十世紀台灣藝術史之濃縮;其勇於嘗試創新的精神,藝術創作風格多變,從早期鄉土寫實到中晚期抽象藝術,並致力於人文與哲思之思考,提出「大乘景觀」藝術之雕塑理論。

「烽火少年楊英風」特展聚焦於從師院至豐年時期(1947至1963年間),楊英風自北平回台後,於師院求學及任職「豐年」雜誌期間的藝術點滴。這個時期的楊英風從一位在戰爭烽火下於各地輾轉求學的少年,蛻變為一個背負家庭經濟重擔,努力走向藝術道路的青年藝術家,藉由這位重要藝術家養成階段,呈現楊英風早期創作軌跡,及其如何形塑及開創後來的藝術風格。

「豐年」雜誌是一份反映台灣農業在美援下復甦和發展的刊物,楊英風的工作性質讓他的足跡踏遍台灣鄉土,他把當時台灣鄉野間的勞動景象、生活型態和休閒、廟會等活動轉化為大量的速寫、版畫和雕塑作品。透過楊英風「豐年」時期的創作,這些五、六0年代台灣整體鄉村社會的總紀實,是楊英風藝術家留給後人的無價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