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10207勵秀玲

健康空間需求 疫後建築新方向

image
圖/張潼、 彰化縣政府提供

全球仍處於COVID-19大流行中,社會疏遠和封鎖持續存在,為人們創造更安全、更健康的空間,儼然成為與疫情共處的現實課題。商業建築、醫療保健、飯店、教育、零售等關鍵垂直領域,全球正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提供健康、安全和高效的室內環境,以促進經濟早日步上復甦的道路。

公共衛生促建築設計轉變

 全球建築與建造聯盟、國際能源署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20年12月發布的2020全球建築和建造狀況報告中指出,2019年建築占全球最終能源消耗35%、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38%,美國環境保護署表示,人類有9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室內環境深深影響人類健康。

 目前已有許多業者導入綠色建築、並從中受益,現在業者也明瞭建築物中最重要的資產是員工。COVID-19使人們意識到,建築物空間會影響健康,如果全部返回辦公室,員工很可能會希望工作空間能為生活提供更多支持。

 根據智慧建築全球領導者Johnson Controls調查發現,建築決策者將繼續增加對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與智慧建築技術的投資,尤其是改善建築空間的健康和安全,成為2021年重返辦公室的優先投資項目。除了LEED建築認證,WELL、RESET等建築建康認證將加速普及,這些認證關注人類健康和舒適度將帶來建築設計的轉變,強調建築必須維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可持續性。

創新技術滿足健康環境需求

 許多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員工如何安全的回到工作場所?其核心的要素是健康的建築。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建築定義為支持人們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以及福祉的空間,隨著人們對健康和安全空間的敏感度提高,智慧技術將發揮關鍵作用。

 其中,室內空氣品質和表面接觸,是工作空間兩個主要風險,因此非接觸式解決方案的需求將會增加,如利用語音或動作啟動、運動追蹤應用程式等。此外,為了因應維持社交距離的需求,使用二氧化碳感測器來顯示空間中人群的聚集程度,二氧化碳濃度愈高、風險就愈高,可以實時警告潛在的危險。健康科技公司Cognize則推出預測性情境感知解決方案,可自動監控社交距離、測量體溫,讓場所更安全。Mitra Innovation Limited推出Dynamedics,可以快速識別出現呼吸道不適或發燒等COVID-10症狀的員工,並給予適當支持,減少同事間相互感染的風險,幫助企業確保員工在工作場所盡可能安全。

健康服務將無處不在

 COVID-19使人們需要保持距離,減少使用醫療保健體系,人們需要重新思考健康、加速將建築環境與人類健康連結在一起,並開始內化公共衛生的態度,加上數位技術不斷變化,預期未來醫療保健環境將呈現不同的樣貌。

 尤其目前COVID-19大流行或是人口高齡化,都將提高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力不足的壓力,需要加速落實人口健康風險分群,讓現有的醫療資源獲得更好的利用,這意味著,從醫院到日常生活,需要新科技來支持醫護人員無縫監測和治療患者,這也將增進各生活空間對健康環境技術的需求。

 在蒐集和整合數據、落實人口健康管理的同時,最重要的環節是如何吸引民眾參與,診療不僅在民眾就診或檢查室中完成,還須考量可以在民眾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將數據發送回健康護理機構,這可望吸引創新業者構思、開發新的健康服務空間,讓民眾在醫療院所以外也可維持健康,並提供多樣化的醫療護理選擇,包括在家中遠距醫療、社區護理中心、藥局、專科診所或醫院。

 整體來說,COVID-19的流行仍是一個難題,建築環境的重點關注在社交距離、空氣品質和感染控制,並利用技術達到健康評估、持續監控、數據分析等目的,提供健康的室內環境。然而,關鍵問題在於,能夠把蒐集到的數據轉化為可行的應對之策,才至關重要。(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勵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