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1121

解讀拜登記者會透露的貿易新政風向

 可望在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於16日的選後首次記者會上,面對媒體詢問美國是否應該加入亞太15國甫於15日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時,指出他已經和許多世界領導人談過國際貿易問題。但由於現在還未上任,依法不能公開討論美國的貿易政策細節,拜登表示將會在明年1月20日就任總統後,公布新政府的最新貿易政策。

 有關拜登上任後的貿易政策,其實外界關注的焦點,並不在於未來美國是否會爭取加入RCEP。畢竟這個以東協十國為核心所衍生出來的「10+N」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其實是由中國所主導;並隱然與另一個區域自貿組織,也就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之間存有分庭抗禮的意含。而CPTPP的前身,也就是TPP,原本就是由美國所主導,也可視為是「亞太經合會議」的衍生。後來是川普在106年率性宣布退出TPP的籌劃,才讓日本撿到槍,主導並改名為CPTPP。因此更具新聞性的,應是探詢拜登上台後,是否會回過頭來,重新表態加入,並引導CPTPP與已經成型的RCEP,分別成為美中(G2)兩強在新階段的經貿博弈抗衡的工具。

 除了在亞太區域的經貿對抗,是否會再現類似冷戰時期的圍堵和破窗而出的戲碼之外,更值得正視的是,拜登在16日的記者會上坦言,美國必須與世界其他民主國家聯手,在全球貿易政策上共同制衡中國。並具體指出,以美國占全球經濟25%的量體,如果能夠和另外占25%或更多的其他民主國家聯合起來,美國就可以制訂規則,而不是讓中國和其他國家來決定結果。

 拜登的這番表白,並非即興式的順口說出。其實拜登對美中貿易政策的相關談話,在8月間就曾因中國對美國的實際採購金額,遠不如美中雙方於1月中簽署的首階段貿易協議的規定,因而發表聲明大力抨擊美中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根本失敗」。

 隨後在10月間舉辦的第二場選舉辯論會上,就更明確的表示,他會想辦法讓中國遵守國際規則,讓所有友邦跟美國一起對中國說:「規則在這裡,你要遵守。如果不遵守,就要在經濟上付出代價」。

 檢視拜登未來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固然赤裸裸的要求中國必須遵守由美國為首的聯盟所制訂的國際貿易遊戲規則。但是相較於川普的魯莽率性,甚至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祭出兩敗俱傷的貿易制裁措施,拜登倒是在記者會中明白表態:他並不會對中國推行「懲罰性」的貿易政策。同時,更具新意的是,他還強調未來的外貿政策,是希望讓美國的工人可以更具競爭力,並確保勞工和環保領袖,未來在美中之間進行貿易協商時,也都能在談判桌上發聲,以免重蹈川普執政期間片面而即興的懲罰措施,徒然引爆更多爭議的覆轍。

 平情而論,拜登所指陳未來在推動各種國際協商時,將會讓以工人為代表的弱勢者,以及環保團體等公益型組織,也能有參與發聲的管道。尤其是提及環保團體,意謂著除了在美中貿易戰中,會兼顧經濟弱勢者是否會成為受害者之外,同樣被川普粗魯的宣告退出巴黎氣候綱要公約協議,拜登上任後將有可能重新申請加入,甚至於與疫情攸關而同樣遭川普率性退出的世衛組織等國際性組織,美國也都有可能重新加入。

 進一步檢析拜登對於參與國際性組織,可能出現與川普任內截然不同的政策,與其說是拜登要藉此表現他與川普不同的決策風格,背後其實也隱含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政黨理念和定位上,本來就是存有左派改革與右派保守的不同。但是即便有心於此,拜登上任後是否果然能夠落實照顧弱勢、重視環境議題等的施政風格,恐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畢竟,隨著全球化與網路時代所帶來的改變,全球貧富差距擴大、環境汙染、氣候變遷等等的課題與挑戰益發嚴峻。但是各國不是各自為政,就是短視的不當回事,以致從全球視野來看,除了陷入以G2為主的對抗之外,貧富差距所引發的階級對立等問題更是不斷惡化。拜登有心於此,固然值得期待,但是從川普時期的不當回事,到拜登時期的開始關注,並不能保證相關的課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綜言之,拜登明年初上任後的施政重點,除了G2對抗的歹戲可能繼續拖棚之外,記者會所帶出的環境關懷及弱勢者的權益保障議題,與川普政府有很大的不同,台灣朝野應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