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1日出席主持數位應用週系列論壇之一「擁抱5G,開放式創新」時提到,未來5G可運用範圍非常大,使用想像力豐富,如何擁抱開放式創新管理策略相當重要。第一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劉培文認為,金融業要引進外部開放式創新,得先做數位轉型。
公股行庫中數位化最快的第一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劉培文認為金融業數位轉型朝開放式創新前,需先面對三大困難:一是銀行原有的客群、風險控管觀念跟金融科技業者差異大;二是銀行還沒轉變以客戶為中心;三是銀行雖然資訊化早,但反而變成包袱,在網路興起,接受創新很低。
也因此,一銀積極藉由「資訊現代化、產品數位化、市場創新化」達成數位轉型,現在金融業強調場景金融、創新生態系等等,未來更會轉型為數位為主、實體為輔。劉培文說,以一銀的iLEO來說,就等於在一銀打造一個創新的實驗,藉由橫跨九個單位的跨領域的數位產品PM共同打造,包含數位銀行處、資訊處、消金、信用卡、理財等產品部門,甚至還邀請了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系所的學生一起聯手打造,就是要針對使用者的痛點來解決,讓使用更為順暢,跟過去銀行開發系統很不一樣。iLEO行動帳戶於9月聯手「Money錢」存錢小豬公APP,推出「夢想存錢計畫」,讓年輕人的人生夢想可以逐夢踏實,即是一種開放式創新的作法,是一銀邁向下一階段開放銀行做準備。
還是新創公司的台灣代駕,創辦人劉子莊也常常被問到未來5G、物聯網應用成熟後的無人車時代,台灣代駕還會有生意嗎?劉子莊說,無人車時代遲早來臨,也已經做好因應,而面對上半年的疫情,營收少了四成,當時曾經很擔心,但卻是一個好的轉型契機,因為過去二年多以來,都有7.5%的成長率。經過疫情的盤整期間,重新針對流程、消費者體驗等反省檢討,並優化思維做法。
個人創業五次的劉子莊,他認為新創企業要成功,必須要能開發新商機,當初觀察亞洲如日韓的代駕模式,起初只是一個念頭,認為代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台灣沒人在做,所以拉起袖子、毅然投入創業,盼成立一個代駕服務APP,經過多方學習技術、找團隊,同時招募司機並培訓,直到2016年中,台灣代駕APP上線,靠著消費者口碑打出信任感,台灣代駕公司終於在今年7月達到損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