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拜登日前宣布加州參議員賀錦麗為其副手競選搭檔,之前呼聲頗高且為拜登初選最強勁對手之一的麻州參議員華倫成遺珠之憾。但美國多家媒體近期紛紛表示,華倫參議員未來將在拜登競選團隊扮演極重要角色,為拜登的競選政策著力,其中特別提及拜登將會採納華倫的破產法改革建議,對學生貸款進行債務免責。為何美國媒體會特別關注兩人之間的破產法見解,筆者以為,若從美國聯邦破產法的角度切入理解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與華倫參議員的長久交鋒歷史,頗富趣味。
美國聯邦破產法自2005年「預防破產濫用及消費者保護法案」(BAPCPA)通過後就呈現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風貌,改變了美國破產體制的天空。而美國聯邦破產法的全新風貌,拜登前副總統跟華倫參議員都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
拜登前副總統在當時是德拉瓦州的參議員,已經連任了許多屆。大家都知道德拉瓦州在美國是公司治理及商業管理的聖地,德拉瓦州法院是以對公司治理、公司高層友好著名,所以美國前500大公司許多都登記在德拉瓦州(即使企業總部設在紐約或加州)。在這種背景下,拜登身為德拉瓦州的資深參議員跟美國商業界高層保有良好關係是可以想見的。
而BAPCPA的精神,就是要改變美國自1978年聯邦破產法以來,對債務人友好的設計。長期以來,美國聲請第7章破產清算的人數一直居高不下,2005年時達到200萬人高峰,當時美國的金融界極力想要改變這現象,而拜登就是站在了美國金融界的這一方,站在發卡銀行、發卡公司的立場主張改革。而華倫當時還是美國哈佛大學破產法的教授,華倫教授就一直站在債務人角度呼籲注意修法的動向,不希望美國聯邦破產法因此關閉了美國廣大群眾使用破產制度得到破產免責的重生機會。因此我們可以說2005年的BAPCPA,其實就是當時站在債權人方的拜登參議員與站在債務人方的華倫教授兩種對立立場角力所誕生的產物。
之後,經過一連串的交涉、妥協以及堅持,2005年BAPCPA的誕生標誌了美國聯邦破產法新一代的體制從原本的偏向債務人變成了偏向債權人方,可以說美國拜登前副總統在這一回合的交手取得了勝利。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歷史因緣,從今年2020年來看,當時的拜登參議員,現在已經是經歷過兩任美國副總統任期,並變成美國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而華倫教授後來也因為她為美國廣大債務人發聲的良好大眾形象,也順利參選變成了麻州參議員,並參與了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雙方都有了新的角色,兩人的再度交手頓成話題。
而且由於拜登長期跟美國商業界以及金融界維持良好關係,華倫參議員則長期呼籲注重美國中低階級以及婦女家庭的權益,所以如果要從有趣角度來看的話,拜登與華倫的初選交鋒,也可以說是另類的權貴與庶民戰爭,亦是美國大公司利益跟中產階級利益的一次直接交火。
雖然拜登後來贏得了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但拜登隨後積極拉攏華倫,並宣布將來會採用華倫的破產法改革意見,可謂是拜登長期立場的重大改變,自然引起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而現在隨著拜登競選副手賀錦麗的公布,相信拜登更會捍衛華倫一貫保護債務人方的破產法見解,以取得其支持。故若拜登將來勝選,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聯邦破產體制會迎來全新的風貌,正值我國破產法現代化改革之際,台美之間的破產法發展將會互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