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818王嘉緯■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

菲律賓疫情再起 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image
 ●為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大馬尼拉地區8月4日起二度封城,讓菲律賓經濟復甦之路更加坎坷難行。圖/路透

7月以來國內新冠肺炎境外移入案例當中,超過半數來自於菲律賓,引起國人高度關注。確實菲律賓國內確診人數已破14萬人,高居東協首位,可見菲律賓疫情絲毫沒有任何樂觀的空間。菲國當局也意識到事態嚴重,為防堵疫情擴散,已從8月4日起針對大馬尼拉地區實施「改良式加強型社區隔離」措施,簡單來說就是再度封城。

 對抗第二波疫情來襲,菲國政府出此決策也是出於無奈,畢竟早在3月中旬,菲律賓就曾歷經長達兩個半月的封城隔離。而根據菲律賓統計局估計,前次封城已造成700多萬個工作機會流失,失業率飆升至歷史新高的17.7%;最新數據更顯示今年第二季GDP衰退16.5%,單季降幅史上最大。為挽救陷入泥淖的經濟,總統杜特蒂才在6月1日宣布解封,詎料疫情隨即反撲,如今二度封城,勢必讓菲律賓經濟復甦之路更加坎坷難行。

 其實菲律賓發展潛力一直備受期待,依據亞洲開發銀行 (ADB) 統計,菲國2019年經濟成長率仍高達6.0%,位居東協十國前段班。但不同於多數東協國家的發展路徑,係利用豐沛的天然資源與勞動力製造產品並出口,菲律賓得益於堪稱亞洲第一的英文程度,長年以服務產業為發展重點,貢獻約60%的GDP產值。其中菲籍海外移工匯款(Overseas Filipino Worker, OFW)與商業流程外包服務(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更可視為經濟驅動雙引擎,兩者分別各占GDP約10%。

 OFW自不待言,單是台灣就有超過15萬名菲籍勞工,約占移工總數的22%;這些海外移工將薪資匯回母國,不僅提供原生家庭生活開支所需,更有研究印證每年300多億美元的海外匯款已是菲律賓經濟成長的關鍵動力。至於BPO外包服務,則為菲國自2001年就力推的產業,迄今每年約能創造250億美元營收、130萬個就業職缺;其中三分之二來自於客服中心業務(Call Center),客戶以歐美企業為大宗,提供24小時不中斷的服務。

 但如今,OFW堪稱疫情海嘯第一排,經濟活動停擺、邊境關閉讓眾多移工頓時失去生計,當然也就沒錢可匯回家鄉。菲律賓官方統計,今年已有超過30萬名OFW失業,並預估失業人數到年底時將攀升到70萬,匯款與去年相比則減少約301億美元。ADB最新研究對此亦表憂慮,預估今年全球海外移工匯款可能大減1,086億美元,在東南亞地區尤以菲律賓與印尼兩國受創最深,匯款減幅皆超過20%。

 至於BPO理應影響不大,甚至因客戶遠端服務需求增加可望創造更多商機,但實際上客服中心業務極度仰賴人力投入,封城舉措勢必打亂既有人員配置。客服人員雖可居家上班,但部分機敏業務基於資安與個資考量,仍需在特定場域提供服務,且效率也不如平常,並將加重營運成本。若疫情再延燒不止,客戶為求撙節支出,恐加速人工智慧導入步伐,對於菲律賓BPO產業發展不啻為一記警鐘。

 面對疫情衝擊產業經營,銀行業則須關注企業還款能力與資產品質變化,留意是否因景氣衰退動搖金融市場穩定。尤其我國銀行業在菲律賓仍設有6處分行及2家子行,東南亞地區據點數僅次於越南、柬埔寨,但相較於越柬兩國據點上半年尚有盈利,菲國據點已虧損4.3億新台幣,更需即時掌握當地企業經營動態。ADB調查報告指出,有66%的菲國受訪企業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營業,29%縮減營運規模因應,僅有4%能維持正常運作。能否有充足現金支付人事、店租等基本開銷,更是菲國企業的棘手問題;34%的受訪企業表示帳上已無現金可供支應,另外37%預期未來三個月內也將用罄。顯見疫情已讓多數菲國廠商陷入現金流量短缺窘境,國銀對於償債能力下降所導致的信用違約風險恐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