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603本文作者謝國倫: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生、研發機構主管

大國博弈下 我國產業布局策略

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爭,到最近日本、美國相繼鼓勵企業撤出中國,顯示中國崛起已造成一些主要工業國家的憂慮。值此國際政經環境發生劇變、新冠疫情導致各國思考重新調整產業供應鏈、我國加入各個區域貿易協定或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陷入泥沼、兩岸關係暫無改善可能之時刻,儘管整體環境面之改變及限制條件很多,我國產業仍應設法找出方向,全球布局策略勢必做出調整。

 中國市場占我國出口40%,是台商最大投資地區,業者在布局全球市場時,應將全球市場區分為中國相關市場(較不受美國影響者)和美國相關市場之思維;必須針對中國相關市場及美國相關市場依我國個別產業特性,分別制定產業全球布局策略。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在5G及半導體產業方面,近幾年美國、澳洲、紐西蘭、英國、日本陸續禁止政府部門採用華為及中興之產品。去年5月美國商務部更將華為列入需經政府許可之出口管制實體清單,Google、Facebook、Microsoft、Intel、ARM等公司隨即停止與華為業務。去年底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認定華為威脅國家安全,禁止美國電信營運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華為設備。英國及法國則將禁止華為參與5G網路核心設備競標或予以限制。美國商務部今年5月15日更修改外國生產產品規則,要求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甚至只要使用到美國半導體設計或軟體的外國公司向華為集團供應晶片前須先獲得許可。

 此外,為管制美國列管品項經第三地轉出口至中國,第三地廠商使用超過美國出口管制法規定之管制零件之最低門檻限制(技術源自美國價值25%)時,需要申請美國在出口許可證,否則會被列入被美拒絕名單(DPL),影響公司聲譽及未來產品輸往美國。

 我國半導體產業在列強相爭下已受到牽連。除影響台積電14nm之產品供貨華為外,在美方要求下台積電亦決定赴美設廠。因此建議,除5G或半導體外,其它高科技產業未來均可能涉及美國或其他工業先進國家對中國之管制,產業因布局需要借助中國市場,需考慮分散自歐美引進技術或設備之可能性。建議政府可在業者建立國內技術及設備上比照成立國家隊給予幫忙,協助業者布局新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