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523陳碧芬/台北報導

標普:亞洲美元流動性 趨緩解

大型企業或所有權由政府掌控的公司,才能順利獲美元部位

 3月美國聯準會意外大降息,導致美元全球流動性緊縮,標準普爾全球評級22日指出,對美元流動性需求最大的亞洲市場,近期出現緩解,但不同於疫情爆發前,現在只有大規模、財務實力超強的企業,或所有權由政府掌控的公司,這兩類發行機構才能順利拿到美元部位。

 標普全球評級指出,企業在美元債券市場取得的資金成本,等同於國際投資人對該公司的信用評價,此波疫情給全球投資人新的「挑貨」模式,低評等、高風險的發行商品都被排到最後面。

 據標普的說法,現在能拿得到美元部位的機構,很明顯都是信評等級達到投資等級,或是有政府主權評等護身的國營事業。至於在這波美元爭奪戰中敗下陣的機構,標普指出,包括信評等級落在投機級的大陸地產開發商,及新進入市場發行美元計價金融商品的發行人。

 標普分析師Christopher Yip指出,美元市場現在呈「大富翁」和「窮人家」的涇渭分明,由國家支持的投資級企業輕輕鬆鬆滿手美元,而拿不到美元的企業,恐怕要等到疫情完全明朗,國際市場恢復運作,才有機會獲得部位,但投機級公司非常需要緊抓住美元的資金來源,才能進行資本投資和再融資,

 疫情導致風險胃納量偏低,資金選擇十分有限,標普指出,政府支持不多、業務前景不明,需要花更多成本才能進入市場的企業,現在很難在市場上融錢、募資,這場危機和昔日情勢極為不同之處,發行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原本的業務,企業的利潤和銷售不會快速爆發,就算美元流動性能迅速恢復,全球投資人也不願意把籌碼放進這些公司,就產業類別看,房地產和零售領域的發行人會最慘,在今年底前難以從市場拿錢,還可能會面臨信用違約。

 標普今年第一季已對亞太地區167家公司採負向評級,其中45家列入信用觀察名單,許多市場的封鎖措施一直持續到第二季,標普會在7月前再進一步採取評級行動,「只要經濟衰退的狀況持續下去,兩極化的市場就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