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416袁顥庭/台北報導

工研院疫開罐 1小時快篩新冠病毒

image
 ●工研院發表新冠病毒篩檢用的「核酸分子檢測系統」(簡稱「疫開罐」),可在感染初期的0至7天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精準度高達90%,1小時即可檢測,有利於邊境管理,為防疫把關。圖/工研院提供

 為有效在源頭把關、控制疫情,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集合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組成防疫快篩團隊,發表「核酸分子檢測系統」(簡稱「疫開罐」),具備精準度90%以上,能在感染初期揪出病毒。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新冠病毒未來可能「流感化」,且輕症的比重很高,因此如何在感染初期就能快篩確診、有效控制擴散,就顯得非常關鍵。台灣累積確診案例中有超過86%來自境外感染,若能在邊境機場或港口等嚴格把關,從源頭管控疫情,將可有效控制。

 劉文雄期盼,未來能與疾管署合作導入疫開罐,以「行動實驗室」的模式,隨時可在醫療院所或社區診所進行檢測,或在邊境進行篩檢,有效縮短等待時間,讓原本的集中檢疫方式,變成隨時可以分散式進行檢測;且原本民眾要在集中檢疫所等待至少48小時,可減少為1小時,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篩檢人力與壓力。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指出,目前新冠病毒檢測方式包括病毒核酸分子檢測、病毒核衣殼/棘狀蛋白質檢測及免疫抗體檢測,三種方式各有優勢,可分別針對潛伏期、感染期與恢復期進行檢測。其中工研院疫開罐的檢測方式,即針對潛伏期的病毒核酸分子檢測,可在感染初期病毒濃度尚低時即可篩檢與確認。

疫開罐檢測原理與國際間通用的黃金標準qPCR類似,具備四「高」特色,包括精準度可達90%以上;高靈敏度,能在初期病毒濃度尚低的0至7天內即揪出病毒;高輕巧、僅600公克重量,與傳統常見檢測裝置34.2公斤相差57倍,方便前線醫護人員隨時帶著走;最後是高效率,檢驗時間僅需一小時,是現行檢測時間的四分之一。

 為加速量產,工研院已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四家廠商合作,另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