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剛從中美貿易戰泥沼脫身、準備在新一年重振經濟雄風的中國。眼見春節以來停工時間已經逾一個月,但在各地防疫工作持續緊繃的情況下,仍有許多企業至今尚未復工,潛藏的危機不單是大陸第一季經濟數據的崩盤,更令人擔憂的是各個產業鏈和資金鏈的斷鏈,恐為大陸經濟造成長遠且深層的傷害。
從疫情端來看,大陸的新冠肺炎疫情近日雖傳出一些正面的消息,例如確診和死亡人數持續減少,特別是湖北以外的省市。同時,治癒出院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但另一方面,已經確診但仍住院治療的人數依舊可觀。大陸衛健委截至26日的數據顯示,仍在治療的新冠肺炎病患數超過4萬5千人,雖多數集中在重災區的湖北,但廣東、浙江、河南和湖南等經濟大省的患者人數也還有數百人不等。
如今,一邊疫情還在延燒,一邊卻急著開工。加速復工可以緩解大陸經濟因疫情而急墜的重大風險,但復工令一出,勢必出現大量的人員流動,在新冠病毒潛伏期長、部分患者無病徵的情況下,大舉復工的動員令無疑地為疫情降溫帶來不可知的變數。近日已陸續傳出多家大陸企業在復工後,因少數一兩位員工確診而導致公司停工癱瘓的窘境,也可能演變成防疫的大缺口。
復工還有一大難處,就是各地針對疫情實施的嚴格人員管制措施,許多返回工作崗位的外地員工,馬上要面對的不是延宕多時的工廠作業,而是14天的隔離措施,工廠雖復工卻開不了產線,全面復產之日只能一延再延。
大陸政策上推進的復工公式,是疫情較輕微的地區、生產重要防疫物資和民生用品,以及全球供應鏈龍頭的相關企業先行,各地方回報的數據也顯示,規模以上的大型企業復工率最高,在許多省市,其復工率都已超過七成,有的甚至超過九成。相較之下,大陸科技部日前透露的訊息顯示,全大陸中小型企業復工率仍不足30%。
若從政績考量,這些大型企業復工對官方最關注的GDP數字確實最有貢獻,同時也有「母雞帶小雞」的作用。但不容忽視的是,大陸做為世界工廠,各項產業已都建立起完整的供應鏈,中小企業也許是供應鏈上的小螺絲,卻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中小企業無法復工、復產,很可能使整個產業鏈出現斷鏈危機。
防疫的同時又得推動企業復工,如今看來不得不為,但孰輕孰重,如何在疫情與復工的天平兩端做取捨,當是大陸政府目前的一大難題。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韓國、日本等工業大國的疫情正在蔓延,韓國重災區的大邱已有許多工廠停工,接下來也將面臨防疫與復工之間取捨的難題。雖然台灣疫情目前穩定,但有必要先觀察他國的做法,做好周全備案,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