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221林昱均/台北報導

疫情衝擊稅收 營業稅首當其衝

2020年稅收預算數早在三年前完成,經濟情勢變化或重大事件,恐產生短徵情況

image
近二十年重大超徵、短徵一覽

 財政部20日發布統計通報指出,過去在2002~2003年我國受SARS與網路泡沫夾擊,稅收分別短徵849億元、1,203億元。統計處官員指出,雖然新冠肺炎應為短期因素,但仍有可能衝擊部分稅收。

 官員認為,新冠肺炎影響稅收,營業稅是首當其衝、營所稅或綜所稅則是延後反映。他預計,在近幾月營業稅報繳情況就可觀察其影響。而營所稅與綜所稅部分可能要到2021年5月報稅季才會更為明朗。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政府在預估稅收預算數,往往會參考主計總處經濟成長率預測,還有各稅目特性、稅制調整及近年稅收情形等。

 但官員認為,人算不如天算,審議到執行橫跨至少三年,像是2020年的預算,要從2018年底開始評估、2019年立院審查,2020年底才執行完畢,中間已過三年,一旦有經濟情勢變化或重大事件干擾,往往會產生稅收大於預算數或短徵情況,且主計總處的經濟預測可隨時調整,但稅收預算數並不能靈活更動,導致其誤差。

 此外以我國稅收規模動輒2兆元而言,如果預測約誤差1%,就等於200億元的稅收差距,誤差3%即為600億元,在評估上有所難度。

 官員舉例,我國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肆虐下,稅收較預算數短少2,538億元,創空前紀錄,而2012年及2013年歐債危機衝擊國內景氣,也導致稅收分別短徵258億元、296億元,突發性事件影響稅收甚深。

 2016年~2018年則因為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及公告地價調漲,導致連三年稅收超乎預期,超徵額度都在800億元以上。2019年則受稅改、房地交易回溫等因素超徵約830億元。

 官員認為,近六年來受惠於景氣、不動產市場回溫等因素,導致我國稅收有大於預算數情況。不過世事難料,我國從2019年底才剛走出中美貿易戰陰霾、出口動能回升,但2020年初又遇上新冠肺炎影響兩岸產業鏈,出口、稅收恐怕有短期衰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