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武漢肺炎疫情擴散,恐將間接造成台灣國產車業者「斷鏈」的危機!由於國產車零件直、間接來自大陸的比率不低,倘若大陸企業年後開工時間推遲,國產車最快一個月後就會面臨缺料停工問題,各車廠紛紛成立應變小組,規畫啟動第二零件供應商機制,計畫從對岸撤回零件模具返台生產。
3日國內汽車製造廠結束農曆年假開工,但為了防範群聚感染,開工儀式、團拜活動通通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採購、製造單位總動員,狂摳零件協力廠,確認2月的復工與供貨狀況。
業者透露,大陸企業年後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0日以後,致電位在大陸的協力廠,多半找不到人,就算打手機找到負責主管也無濟於事;無法確切掌握零件供應的狀況,讓採計畫生產的汽車製造業高度緊張。
車廠指出,汽車製造全球化的時代,加上大陸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與消費國,各國、各品牌汽車,都有採用大陸廠商的零件,台灣國產車也不例外。
近年台灣國產車生產規模縮減,與對岸車廠共用零件的比率愈來愈高,一旦大陸二度推遲企業年後開工時間,恐將造成國產車斷鏈、停工的危機。
業者分析,國產車採購自大陸的零件以消耗品、低成本類的為主,短時間內要從台灣或東南亞尋求第二供應商,還有機會;但有為數不少國產車,是採用大陸製造的引擎、變速箱等動力系統,一旦供應斷炊,短時間內要找到替代來源並不容易。
汽車製造全球採購的趨勢下,為壓低成本,車廠逐漸將零件供應來源集中化、單一化,車廠業者坦言,「除重要零件外,基本上不會有第二供應商的規畫」,此外,各車廠奉行「Just in time」的生產策略,庫存水位都壓至最低,國內車廠零件安全庫存量多為一個月,至多1.5個月,一旦大陸協力廠復工時間壓後至2月底,台灣國產車最快3月就會被迫停產。
「汽車有上萬個零件,只要缺一個螺絲帽,就無法生產!」國產車業者表示,就算自製率再高的國產車,對於大陸零件協力廠延後開工狀況都很緊張;各家車廠坦言,年後首要工作,就是與大陸協力廠保持聯繫,及時掌握供應狀況,並建立隨時應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