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00203簡威瑟

獨身闖江湖 目標科技業的麥肯錫

以賽亞調研(Isaiah Research)執行長曾盟斌說,「調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前往供應商處做市場調查時,「人家為什麼願意跟我見面?因為我也有它需要的資訊。」從飛往日、韓出差克難式住青年旅館,到現在擁有國際級大客戶高度信任,一路走來,曾盟斌不改初衷,瞄準成為科技產業的麥肯錫。

 以賽亞調研創立初期,曾盟斌一人包辦產業調查在內的所有業務,初期不只連寫10個月的免費報告,直接面對客戶與市場檢驗,出差飛往大陸、日本、南韓拜訪重要科技供應鏈時,因缺乏預算,只能住進青年旅館,這些草創時期的辛勤耕耘,他點滴在心頭。

 曾盟斌回憶,當時從智慧機的新功能著手,由使用習慣大改變發掘供應鏈變化,一位相熟的日經新聞記者,曾把曾盟斌所寫的台灣觸控面板產業報告翻譯到日經BP上,結果是全年度點閱率最高文章,從此打開知名度,也吸引國際客戶的目光。

 曾盟斌曾與很多台灣科技大廠碰面,發現部分科技廠抱持「只要詢問客戶、就會得到確切資訊」之想法,但事實證明,單方面相信客戶片面之詞,容易暴露在訂單被下修、產業趨勢變化迅速的高度風險中。

 因此,以賽亞從來不相信單面向說法,尤其各大科技供應鏈廠商為應付客戶需求生產的資本支出動輒極其龐大,如果持續忽略更全面且精準的資訊,很多廠商最後都只能淪為「專注cost down(削減成本)」一途。

 曾盟斌舉例,以賽亞幾年前有個半導體客戶是美系智慧機品牌的主要供應商, 當時該廠商接獲客戶訂單預測相對樂觀,與以賽亞內部報告預測有不小差距, 由於半導體產業鏈前置時間(lead-time)從晶圓投片,到最後系統組裝出貨的時間可能長達半年,因此,客戶訂單與出貨數字起伏本身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曾盟斌直覺客戶牽涉的生產計畫與採購金額實在太龐大,當機立斷通知客戶要有預期下修風險的心理準備,卻得到客戶「非常嚴肅」的關切,雙方經過幾番視訊會議,研究團隊提供更充足資料來佐證原先論點,積極幫客戶蒐集更廣泛的資訊,消弭雙方資訊落差,最終說服客戶管理階層提前下修美系客戶的訂單與生產數字,幾個月過後,最終證實以賽亞調研預測正確,成功幫助客戶規避估計超過百億元的重大損失。(簡威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