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16日召開委員會議,國發會主委陳美伶表示,展望2020年景氣,綜合各預測機構對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介於2.23~2.72%之間,可望穩定、溫和成長,惟仍需注意中美「科技戰」後續發展對台灣的衝擊。
與會央行總裁楊金龍、財長蘇建榮及主計長朱澤民也持相同看法,楊金龍特別提醒落實公共投資是確保經濟成長關鍵,而朱澤民則認為消費動能維持是經濟成長的關鍵。
國發會在會中報告,根據國際機構對今年全球經濟的預測,今年情況與去年差不多,「全球經濟成長平疲」,雖然全球平疲,但台灣有台商回台、轉單效益、加以離岸風電及5G布建等投資陸續展開,可望激勵民間投資,展望2020年台灣經濟將穩定成長。
據各預測機構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預估約介於2.23~2.72%間,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也轉趨樂觀。惟國發會提醒,中美15日簽署首階經貿協定,雖有助緩和貿易緊張情勢,「但貿易衝突朝向長期化發展,恐持續干擾全球經濟成長前景。」
陳美伶在會中表示,中美貿易爭端近期雖略為緩和,但科技角力仍然持續,美國後續可能調整「出口管制規則(ERA)」相關規定如微量原則(De Minimis Rules),這個科技戰部分對我國出口將產生較大影響,政府相關部門應密切注意,並研擬對策因應。
官員表示,現行各國生產產品如含有美國技術元素達25%,將受美國「出口管制規則」規範,日前美國有人提案要把門檻降至10%,若此影響層面會擴大,台灣許多科技產品出口都將受美國規範,因此昨日委員會議中才特別要求相關部門應密切注意可能影響及衝擊,並研擬對策因應。
另經長沈榮津認為,中美簽首階協議,短期對台灣出口應有所幫助,但既有懲罰性關稅仍在,對台商回台或企業在台擴大投資趨勢不變。
而美國仍會追蹤首階協議落實情形,第二階段談判持續進行中,加上是否改打科技戰,有諸多變數難以預料,須觀察後續進展。至於陸方未來兩年向美增加採購777億美元產品,因台美產品重疊不高,經部評估對台灣製造業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