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沉重的經濟下行壓力,2020年大陸經濟增長如何「保六」已成各方關注焦點。大陸業內人士表示,為透過發行地方債協助地方政府籌措資金來穩經濟,2020年首季大陸地方債發行量預計將達人民幣(下同)2兆元,1月份就可望達8千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地方債發行加上春節前的「錢緊」現象,讓民間資金缺口擴大,需有豐沛資金加以對沖,也使得市場對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即將實施降準的預期越來越高。
路透25日報導,臨近歲末,23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準及定向降準、再貸款與再貼現等多種措施,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消息立即引發市場關注。
先前,受到2019年第三季大陸GDP增長下行觸及6%的官方警戒線,中國財政部11月宣布,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兆元,並要求各地要做好專項債發行使用工作,早發行、早使用,確保2020年初即可使用見效。
大陸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1月2日大陸地方債發行就開始上路,首波為四川和河南。考慮到2020年穩增長任務艱巨,預期2020年1月雖有春節長假,但當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可能達8千億~9千億元,首季累計發行量可至2兆元,較2019年同期的1.4兆元明顯上升。
北京銀行界人士坦言:「這次(李克強)預告降準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這絕對是要對接地方債的,1月可能要大約8千億元,壓力非常大,而且當月應對春節肯定又要指導放貸,不降準銀行哪有錢。」
中國債券信息網資料顯示,截至11月底,大陸2019年地方債發行總量為4.32兆元,較2018年增長約4%。招商證券最新報告認為,2020年大陸地方債供給將明顯放量,全年發行量約6.2兆元,並預計2020年第一季至第四季的發行量依次為2兆元、2兆元、1.9兆元、0.3兆元。
另一方面,面對2020年初市場流動性缺口,大陸政府的貨幣政策工具本月也持續發力,除李克強表示可研究降準措施,人行上周也透過連續開展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附賣回)操作,為公開市場注資6,440億元,為11個月來單周最大。同時,20日公布的12月LPR也如預期走穩,與本月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走勢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