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216傅雲杰■美盛旗下西方資產管理投資組合分析師

亞洲受惠於進一步的區域化,債市前景看佳

中美兩國在達成貿易協議方面繼續為市場帶來不穩定因素,隨著2019年第四季出現更多風險事件,十國(G10)殖利率下跌將可望為亞洲本地債券市場帶來支持力道。由於經常帳條件理想,加上國內儲蓄增加,大部分市場的本國貨幣債券表現充滿韌性,值得投資者留意。

 美國經濟成長的前景仍然受到消費力道支持,但企業信心下降導致商業投資持續疲弱,已打擊了成長前景。聯準會主席鮑爾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問答環節中表示將提高進一步行動的門檻。他特別強調,至今採取的寬鬆措施將繼續支持經濟一段時間,而有關經濟前景的風險分佈已經改善。他也表示通貨膨脹只是短暫達到目標,換言之,通膨必先呈明顯的升勢,聯準會才會考慮升息。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儘管前所未有的貨幣政策有效地抵銷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供應面衝擊,但亦令金融市場運作扭曲,尤其是債券市場。「成交量和價格波幅下降,信貸利差縮小,以及年期結構趨於平坦,可能會降低投資和買賣債券的吸引力。」對於債券投資者來說,這仍是值得留意的範疇,市場的流動性亦然。某些國家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可能無法面對縮表的後果,這情況亦應考慮。

 中國大陸致力推動經濟轉型,不再不惜一切追求增長,在此情況下,大陸經濟增長繼續緩慢回穩,消費市道平淡,投資仍然普遍審慎,公共開支依然受到限制。然而,雖然整體增長放緩,但就業情況仍然穩健,後者依然是北京當局考慮的主要指標。預計中國積極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人民銀行已一再表示有意控制M2貨幣增長,需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一致。更多政策可能透過行政措施落實,例如透過政策銀行擴大抵押補充貸款,注入流動性,支持基礎建設固定資產投資,或透過短期內取消購車限制來刺激消費。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更大,尤其中國需求放緩會對商品價格造成打擊。

亞洲料將續推寬鬆貨幣政策

 亞洲似乎已為放寬財政政策作好準備,以解決貿易緊張局勢所造成的短期週期性衝擊,並應對全球經濟帶來的結構性阻力。然而,對於新興國家來說,推行結構性改革、消除外國投資面對的障礙,以及增加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以支持國內企業和基建投資等仍至關重要。不過,無論是否出現通膨,均支持我們認為央行將加推貨幣措施的基本預測,縱使亞洲央行日漸意識到:挑戰不單只在於調節政策利率,還要面對疲弱的傳導途徑。亞洲物價壓力溫和,非正規就業等結構性因素,加上新興亞洲市場人口增長仍然強勁,都令薪資水準保持低迷。

 由於聯準會保持溫和立場、英國脫歐期限延遲和貿易戰降溫,亞洲貨幣可望有機會在年底收復部份失地。鑑於印度、印尼、菲律賓和泰國的政治基礎穩定,面臨的特殊風險偏低,因此有機會藉著短期的穩健表現而受惠。財政餘裕、寬鬆貨幣立場和外國直接投資有望增加,亦相對有助於南亞新興國家。

 貿易緊張局勢和去全球化將對全球需求構成壓力,並造成廣泛市場弱勢,亞洲亦無法獨善其身。然而,隨著越來越多製造商採取「中國加一」的生產模式,亞洲料將受惠於進一步的區域化。該生產模式可能有助中國保留產能,同時帶動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