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210楊日興/綜合報導

去美化?大陸公部門資訊設備全換國貨

image
大陸撤換資訊設備可能波及的企業

中美摩擦加劇下,多家中企被美列入採購黑名單,如今中國欲以其人之道回擊,擬於三年時間實現公部門電腦、軟體等資訊設備全面國產化,需替換硬體恐多達3千萬件,微軟、惠普等美企首當其衝。

 英國金融時報9日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已經在2019年稍早直接下令,要求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在三年內撤換所有外國電腦與軟體。中信建投分析師表示確有該指令。另外有2家網路安全企業員工指出,有公部門客戶也證實有此政策。

中信建投預估,這項政策涉及需要替換的硬體將多達2千萬至3千萬件,預計行程表是在2020年替換30%、2021年替換50%、2022年替換剩餘的20%,故也被稱為「3-5-2政策」。該政策基於2017年通過的「網路安全法」,以當中使用安全可控的技術為基底提出該要求。

中美貿易摩擦與科技霸權競賽是催生出該政策的主因。歐亞集團地緣科技部董事Paul Triolo表示,中國以往就曾推動自主替代,但美國近期對華為等企業的制裁加快該計劃,中國打算打造一個有穩定扶持中企的環境。

中企受益下,電腦巨頭惠普、戴爾,軟體霸主微軟被視為衝擊最大的幾家美企。但也有看法認為,中國大陸在操作系統與軟體上仍不成熟,難挑戰微軟地位。

 受此消息激勵,大陸本土軟體股9日大漲,中國軟件與東方通收漲逾7%、金山辦公漲近5%,電腦設備股普漲,浪潮信息漲逾6%,伺服器概念股也飄紅。

傑富瑞預估,美國科技企業每年有1,500億美元的收入來自中國,但之後只能依賴私部門。有分析師預估,由於成本高昂,民企不會主動替換,要看政府下達何種指令。

 受波及的產品很可能不僅於電腦與軟體,目前大陸在伺服器上也逐步進行替換。今年9、10月期間,中信建投在多場活動上提出國產化是2020年的主要商機之一。中信建投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石澤蕤此前曾表示,2020年能關注黨政領域國產化,從晶片到伺服器,網路設備、記憶體、基礎軟體和應用軟體,都有可能逐步實現國產替代,資安與金融也是國產化重點領域。

 但另一方面,業界也懷疑,中企當前的技術水平,短期內恐無法實現晶片等高技術的核心零件的自主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