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1201文/邱琮皓

毒災應變北區主持人陳星佑 不怕找麻煩 勇闖第一線

image
毒災應變北區主持人陳星佑

 環保署去年三讀修正通過「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今年更是緊鑼密鼓地修正相關子法,修法後將新增關注化學物質,面對未來更深、更廣的管制,站在第一線的環保署化學局毒災應變北區技術小組協同主持人陳星佑常收到業者抱怨「又來找麻煩」,但他還是相當正面,希望業者能有自我保護意識,做好預防、就能減災。

 民眾遇到工廠火警、化學槽車翻覆等意外,第一直覺都會通報119,請消防隊到現場處理,但其實不同於國外,在環保署化學局底下有一個單位專門處理毒災應變。身為北區技術小組的協同主持人,陳星佑表示,應變小組的業務包括災害應變、演訓工作、無預警測試、以及臨場輔導,必須進廠了解使用毒化物場所內,使用毒化物的基本資料、運作紀錄、以及使用存放情形。

 進入毒災應變領域十餘年,陳星佑推算,要成為一個獨立的毒災應變人員,大概需要三年的時間。他笑說,很多人因為家人覺得很危險而反對、工作業務內容與期待不一樣等原因,大概在前三個月都會離開了,會留下來的都很穩定。

 毒化物災害出勤會比一般消防隊的火警出勤更多了一層不確定性,陳星佑說,如果收到毒化物災害通報,他們就會到現場進行災故分析,擬定出行動方案、熱區行動、以及善後恢復,「有時候是收到地方環保局通報、業者通報,也有時候是消防分隊會通報」,也自嘲,有時候外界不知道要通報,他們看到新聞才快點到現場。

 化學局毒災應變北區技術小組總共包括台北隊、宜蘭隊、新竹隊,三個隊負責花蓮以北、以及苗栗以北的範圍。據統計,單位從2007年成立至今年為止,總共出勤444件。在長官眼中,陳星佑是個相當心細的人,常在進廠輔導時,看到他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叮嚀業者這要留意、那要處理,即便是法規裡面沒規定到的,他也會幫忙業者想一下怎麼規劃會更好。

 毒管法大翻新,修法時,也常向第一線的實務工作人員請益,修法後加重了業者須通報的責任、管制方式及配置圖。由於新法將納管「關注性物質」,不少廠家擔心原本是非列管場所、未來變成列管場所後,會很麻煩,或是在進廠輔導的時候,常會聽到業者說「以前都可以、現在怎麼不行」,或是抱怨管太多、管太嚴。陳星佑說,由於社會持續在進步、法規也在進步,面對這些有害健康物質、毒性化學物質的管理當然也會趨嚴,「只是加嚴管理也是提升業者的風險管理意識,不是要找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