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型創投公司台杉投資正在走出不一樣的路。自資調研、並出版台灣第一本企業創投報告書「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將在23日公布。台杉投資董事會建議,時值台商回流、台灣產業轉型的變遷之時,建議業者直接成立企業創投(Corporate VC, CVC),或間接透過私募基金、創投等,進行新創團隊的實質投資,並採「三個十」的概念進行長期產業布局。
擔任白皮書總編輯的台杉投資董事黃日燦指出,如果將產業看作國家的血液,企業即是血液的紅血素,企業的創新以及新創企業的成立,就是血紅素的補充,希望藉由白皮書的解析和訪談,開啟台灣企業創投的角色定位,一起為台灣的造血運動提供建言。
台杉投資借鏡國際企業作法,現代企業持續成長唯有通過創新,企業對外尋求創新的模式卻相當多元,投資模式或有直接投資或併購,也有投資外部的創投(VC)基金,不同時空背景也有不同作法,現階段企業創投(CVC)已是國際企業普遍採用的新創投資方式之一,透過成立專責部門或創投公司,投資具有創新潛力的公司。
根據Pitchbook/GCV Analytics統計,2011年至2018年間,累計全球新創投資金額逾1兆美元,其中五成以上都有企業創投(CVC)參與投資,而且企業成立新創投資部門或公司,幾乎每個禮拜就有一家。2018年全球最活躍的CVC是Google Ventures蟬聯,該創投投資的新創公司多達70家。
台杉投資指出,以2015年~2019年8月台灣新創事業獲投情況來看,分類為CVC的投資件數占52%,超越一般創投業。其中,可為典範的緯創資通十多年來累計的投資金額達3億多美元、40多個案子,均交由緯創的CVC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