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930■呂雪彗

表象的平衡預算

行政院各部會周周拚釋利多,實令人目不暇給,樁樁件件都是蘇揆口中認為的「福國利民」政策。「利民」固然沒有錯,但若沒有長遠財政規劃,過去三年多不做,選前才拚命釋放的小確幸,恐難逃「政策買票」訿議,也會讓財政崩壞。

近三個月來,蔡政府釋出的利多包括高鐵延伸屏東、擴大秋冬旅遊補助、發給夜市折價券、溫泉買一送一、旅宿業祭百億信保等提振觀光利多、計程車七年以上汰換給予補助、老農津貼調升,斥資24億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等,舉凡交通、教育、長照、環保、社福等林林總總,甚至針對百工百業及民眾,端出一盤盤政策牛肉,堆疊起來約高達二~三千億以上。有網友就酸言嘲諷「乾脆旅行業由國家養!」

不僅此,日前蘇揆與機車業座談,業者要求取消視同奢侈品的17%貨物稅,蘇揆很阿莎力當場指示財長蘇建榮研議,還要求機車業等同比例降價回饋,獲台下機車業者一片掌聲叫好。

惟財政部認為,機車貨物稅無法單獨取消或降低,取消應和其他產品納入能源稅開徵一併檢討,最後提出加碼定額減徵的替代方案,卻與業者期待大相逕庭,惹來機車業抱怨連連。從印花稅廢止到機車貨物稅減免,蘇揆即興式的演出,在在令財稅文官捏把冷汗,長官的神來一筆,是財稅人員不可承受之重,不知如何挖東牆、補西牆!

蔡政府一直對外宣揚,10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是22年來首次出現的平衡預算,不過,藍營財經立委及財政學者皆認為,這只是「作帳」技巧,讓歲入成長大於歲出,歲出入呈現平衡,沒有赤字。實質上,中央國債仍有五兆餘元,地方政府財政困窘所在多有,負債9千多億元,更重要的是,未計入前瞻特別預算舉債的隱藏性債務。「平衡預算」,其實大有粉飾太平之嫌。

這幾年藍綠內閣閣員像走馬燈,但不變的是,歷任財長沒有一位不心繫國家財政改革,以免債台高築,債留子孫。去年好不容易政府展現決心,推動健全財政改革方案,讓庶民「減稅」有感,但在調高企業營所稅同時,又不斷在產創條例(如智慧機械、5G等)、台商境外資金回台,為企業開減稅大門,最終稅基並未真正擴大。

政府東施點小惠,西給些小恩,大家樂得多多益善。福國利民、建設國家絕對是好事,但不能以此為藉口,到處撒錢不手軟,即興式的加碼,否則如何讓軍公教服氣,共體年金破產之時艱?各個閣員爭相充當散財童子之下,如何讓外界信服財政不崩壞?

倘若大選前才拚命釋利多政策,卻缺乏長遠財政配套規劃及勾勒政策願景,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終將淪為「債留子孫」,不得不慎。執政黨誇誇其言:「明年出現22年來首次的平衡預算」,自豪「最遵守財政紀律的政府」,對照周周釋利多的場景,顯得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