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能做什麼?腦筋急轉彎的答案是可以掀起國際油價飆漲。9月14日,因為無人機可以神乎其技地炸毀沙烏地阿拉伯的兩座油田,引起國際油價的恐慌性發展,不過由於被炸毀之油田9月底前可以恢復生產,後續漲幅並未如油田剛被炸毀時的預期。第二件重大國際時事:美國總統川普於9月10日下午透過Twitter發文開除了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這位超級鷹派的國家安全顧問去職後,料將舒緩美國在外交與國安的緊繃。第三件時事,與美國國安相關的新聞是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外包雇員愛德華.史諾登(Edward Snowden)在9月17日出新書了,台灣有幸在全球同步首發的行列之中,這本原文書名Permanent Record的新著在台灣被譯為永久檔案(時報發行),讓國人有機會在第一時間一睹新時代的叛國行為與個人對自由信念之間的糾結。
出書前夕,美國Wired雜誌刊出了對史諾登的專訪,他在沉寂(或流亡)六年後侃侃而談成長歷程,駭客宣言(Hacker Manifesto)與網絡世界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是與美國憲法前言並列、形塑史諾登的思想與行為的關鍵理念。史諾登認為他成長的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發展是他人生中最令人愉悅與成功的無政府狀態,線上的無政府思維與線下的民粹匯流將徹底顛覆世界。近250年前的渴望催生了美國憲法與獨立宣言,崇高的追求是一種對個人自由的嚮往與具體實現的保障機制。21世紀的當下,由於科技手段所引發的小我與大我間的悖論,似乎難有可協調的結論!政府在當前民粹狂潮中,似乎已難以承載人類欲繼續發展所需的公共事務治理機制,民主制度與政府定義都面臨幾百年來最大的挑戰。
Netflix(網飛),一個嶄新的媒體現象,只要台幣390元一個月可在四屏上觀影,可以滿足吃到飽的影音饗宴(當然要有那麼多時間去觀賞)。靠「紙牌屋」影集一夕成名的網飛,在資本市場上與幾個互聯網巨頭並駕齊驅,已播到第六季的紙牌屋,引用觀影者反應的大數據分析,開創了劇本走向的嶄新形式,完全以消費者偏好為依歸的內容產業,於焉誕生。在那之後,許多膾炙人口的獨立製作與紀錄片,透過網飛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引領人類在文化娛樂上邁進新的時代。新媒體的革命正在醞釀之中,迪士尼與HBO等大型媒體集團,無不摩拳擦掌地迎戰新一輪競爭。
網飛最近上映的「大駭客」(The Great Hack),以劇情片手法拍攝的紀錄片,交代了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s)如何將大數據轉變為大生意。不過,大駭客和紙牌屋的情節流動是相反的:前者以科技工具聆聽消費者的聲音,後者則以科技手段主導意志的選擇。劍橋分析以一個具備心理專業者通曉的OCEAN常模分析,駭進了選民的自由意志,遠遠超越駭進特定資料庫,竊取商業機密或盜領資金,來得更為駭人聽聞!競爭的典範轉移使數據成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礦場,使數據流變現為金流(Data Flow=Cash Flow),正在自體演化中!
無所不在的數據與人工智慧分析,成了人類擺脫既有競爭模式飽和困境的良方。但開啟新時代的興奮,被個人自由意志被駭的陰影所沖淡,這遠遠超越個資保護的衝擊,進入了人工智慧的道德辯證層次。當高度人工智慧牛刀小試,就造成了如此軒然大波,未來若普及於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英國文學家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於1931年創作、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作品「美麗新世界」憑想像寫下的人類將淪為次等存在,將成為21世紀即將進入第三個十年時,最驚悚、成真的預言。當人類沉醉於新科技所許諾的新生活之際,如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另一部經典「1984」,老大哥無時無刻不盯著我們,人權此一普世價值遭受到史無前例的威脅。道德與倫理思辯若趕不上科技進展的挑戰,恐怕造成對當前人類社會最深沈的反叛與反撲。
人工智慧的應用想像對於令人窒息的經濟似乎透出一線曙光,但在真偽難辨的新媒體生態與謊言充斥的選舉文化中,連上帝在伊甸園中都不操弄的自由意志,若被利慾薰心的惡意融合科技手段所入侵,許多普世價值的最後一道防線都將潰堤。人類在全面被宰制前的唯一選擇是如電影「雲端情人」的結局,把所有具有運算能力的設備與裝置都關閉。倘若連電源都關不掉呢?人類面對末日就不是科幻小說情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