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鋼鐵業進入「後去產能」時代,供給側改革紅利逐漸弱化。據大陸35家上市鋼鐵企業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總盈利逾人民幣(下同)328.1億元,年減38.2%。市場分析指出,第四季為用鋼需求淡季,加上鋼廠新增產能釋放,將進一步壓縮鋼廠利潤。
根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統計,35家上市鋼企中,2019年上半年淨利與2018年同期相比,保持正增長的有10家公司,較第一季增加2家。其中,ST撫鋼、酒鋼宏興、大冶特鋼由第一季的負增長扭轉為正增長,中原特鋼則由正轉負,其餘25家企業淨利下滑,占整體企業數的71%。
蘭格鋼鐵雲商平台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大陸鋼材均價為每噸4,174元,年減3.9%。但同期鐵礦砂、焦炭等原燃料價格的上漲,使得鋼鐵生產成本明顯增加,進而導致鋼企利潤下滑。
2019年上半年,大陸海關鐵礦砂進口平均單價為每噸86.65美元,年增23.3%;唐山地區二級冶金焦均價為每噸2,005元,年增2.0%。
市場分析指出,9月進入傳統鋼鐵旺季,建築施工項目將明顯增加,帶動建築鋼材需求出現放量。隨著中共建政70周年大慶來臨,環保限產區域有可能擴大、趨嚴,市場供需將有所改善,9月大陸鋼市有望呈階段性反彈。
不過,鋼鐵市場需求進入第四季後,在2019年採暖季限產避免環保「一刀切」,對鋼企實施分類、分級限產,隨著各地鋼廠推動超低排放改造,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限產效果將弱於前兩年,將使得鋼鐵供給增量壓力顯現,預計第四季大陸鋼市將出現顯著跌勢,上市鋼企盈利恐繼續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