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通背景轉入資產開發與經營,台鐵局資產開發中心總經理顏文忠憑藉著跨界進修的企管知識,將效益評估、彈性經營的風格運用到台鐵資產開發。他強調,具備多種歷練、擁有π型人格,可幫助跳脫框架,做出更有利的決策。
顏文忠大學自成大交通管理系畢業,並於1985年進入台鐵服務,最初是在鐵路運輸服務,曾任高雄站站長。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顏文忠觀察發現,台鐵面臨連年虧損情況下,業務有兩大議題,分別是管理和財務,且大都與企業管理有關,因此工作之餘,報考成大企管碩士在職專班。
從交通專長跳到企管領域,顏文忠笑著回憶,當時16分鐘、四個口試關卡,教授們都問他「為何不報考交通研究所?」但他認為,在台鐵工作需要強化企管領域的財務規劃、管理等知識,因此成功說服教授。
顏文忠說,兼具交通、企管的知識背景,加上後來在運務處、材料處工作,有了運輸、採購的經驗,他也將這種人資倡導的「π型人格」,帶入團隊管理中。例如,他運用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的名言,「管理是把事情做對,領導則是做對事情」,他要求同仁「先計算成本效益,才不易做白工」。
以前台鐵同仁的工作特質就是埋頭苦幹,但時常忘記抬頭看看整個環境還有成果,因應趨勢做出改變。顏文忠舉例,曾有開發單位同仁急著請他簽核一個都更案,因為要趕著讓地方政府劃入都更範圍內,同仁顯得十分急促。
結果他拿起計算機敲一下,發現參與地方都更案與台鐵自行開發收益差不多,但若考量都更程序,台鐵會損失三至五年收益,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在關鍵時刻,把事情做對,做對的決策」,顏文忠隨處展現領導管理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