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公式能判定股票價值,唯一的方式就是徹底瞭解這家公司」-股神巴菲特
「IR不是企業的化妝師,而是經營長期的投資人關係,協助公司彰顯合理股票價值的工作」-台積電孫又文博士
隨著經濟發展,帶動台灣經濟成長主力逐漸由中小企業轉變為中大規模的上市櫃企業,企業運營的功能面向也日趨細膩與複雜。近年台灣發生多件因企業內部本身因素或企業與外部成員所引發社會關注之重大事件,不僅媒體競相報導,更造成社會大眾臆測與恐慌,進而傷害企業評價,企業股價更因此直直落。
當企業重大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媒體、投資人與社會大眾因非持續關注單一企業者,且大多並無直接透明的企業資訊來源管道,媒體與社會大眾多倚賴專業投資機構分析師的評論與看法,專業機構分析師的評論意見就成為企業評價權威來源,因此投資人關係(INVESTOR RELATIONS;IR)就成了企業必備的課題。
台灣企業早年重視公眾(媒體)關係(PUBLIC RELATIONS;PR),同時將PR視為提升企業形象的行銷工具。如今除更加細膩的分眾需求外,也因IR的經營耕耘期遠比PR經營時間長與細膩,同時公司發現IR制度的建立深深的影響企業價值的高低與好壞,因此帶動近年IR的風起雲湧。
IR的受眾對象形形色色,且各有不同投資邏輯與立場,因此在資訊透明的最基本要求下,針對企業的財務、運營、策略、文化各面向傳遞與溝通,需要長時間互動分享,IR受眾也會持續觀察公司經營者的營運能力,一旦決定投資就不輕易改變,對雙方皆有長期經濟效益。
外資佔台灣投資金融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財務透明度更是外資投資選股中,一項極為重要的關鍵選股指標,現今外資持股比例逾三成以上的公司所在多有,而除外資之外,投信、具市場影響力投資公司、市場主力,各個不同的投資受眾所著重資訊各有所不同,雙方接觸頻率由過去每年1~2次參訪,到固定每季法說,至今已發展至每周甚至不定期洽談討論,交流頻率已達每2~3天一回,以期掌握最新最關鍵公司營運情況與未來預期,面對不同IR受眾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是IR最難也最關鍵所在。
台灣IR發展落後美國一甲子,落後香港20年,在這風起雲湧且恰逢其時之刻,欣見台灣追上國際腳步成立台灣投資人關係協會(Taiwan Investor Relations Institute;TIRI),提供IR與IR受眾相互溝通以及促進IR實踐與精進發展的最佳媒介,亦期待台灣企業在IR上能持續與國際接軌並不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