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事業被加速器成功培育而進入市場,或許也順利獲得創投基金入資,但這些市場新生的最好未來,會是什麼?美國矽谷新創事業九成以上透過併購長大,根據KPMG 2019年台灣CEO前瞻大調查,最願意與新創事業合作的產業,以金融、保險、醫療三大行業為最,台灣市場上的國內外金融科技新創事業,依循「大小共生」模式也愈來愈多。
7月登錄創櫃的「高曼計量財務」金融科技業,以及正在台灣尋求合作的印度新創供應鏈金融M1xchange均表示,最是需要金融業的資深主管擔任業師,為新創公司確定發展新商模,未來發展也以和大型金融機構合作為最適作法。
高曼計量財務目前以資產管理公司為定位,創辦人林敬倫曾為美國大紐約史蒂文森理工學院財務工程教授,開發智能資產管理模型與系統,管理資產亦以美國金市場為主,現階段以AI挑選美股及訂價為優先,維持B2B商業模式。
不同於新創事業偏向選擇加入加速器,高曼計量財務選擇進入創櫃板,接受體制內的財務監督與管理透明等,並廣泛接觸本地金融機構,表態願意合作的出發點,凱基銀行董事長魏寶生看出該公司的潛力,自願擔任新創業師。
印度新創供應鏈金融M1xchange來台接觸大型民營金控,2年前該公司在印度孟買創業時,並沒有加入加速器接受培訓,反而延攬有近20年金融業資歷的Jacob Raphael擔任營運長,總經理Akshay Babbar則是留美海歸派,重視開拓國際市場,來台接觸金融業強調跨境服務的強項。為加快打開台灣市場,正向金管會金融科技園區FintechSpce 提出簽約加入申請,規劃進入創新沙盒,借重園區提供的台灣業師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