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貿易風險評等機構科法斯的「亞洲企業付款調查2019」報告指出,在全球貿易戰之下,企業付款趨勢日益惡化,有逾六成受調查亞洲企業遭遇過客戶或供應商逾期付款,平均逾期付款天數也拉得更長,遭遇逾期付款天數最長的是大陸、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若按行業劃分,前三大逾期付款產業為能源、建築和ICT行業。
科法斯亞太地區經濟師卡洛斯(Carlos Casanova)表示,亞洲企業對於2019經濟展望早就預期會極為惡化,不管是否受到中美貿易戰的直接或間接影響,隨著迄今全球經濟增長趨勢明顯趨緩,加上現金流風險上升,導致違約風險升高,2019年對亞太地區企業而言「是更具挑戰的一年」。
科法斯2019年的亞洲企業付款調查,時間自2018年迄今,涵蓋亞洲九個經濟體:澳洲、大陸、香港、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台灣,合計超過3千家企業。
調查結果顯示三大現象,一是63%的受訪企業稱遭遇過逾期付款;二是平均逾期付款天數為88天,是過去三年來最長;三是亞洲企業被迫面對多重政治、經濟及金融困境,以及全球資本流動的變化無常。
企業面臨延遲付款愈來愈嚴重,台灣也爆出貿易商詐騙銀行企業融資的案例,國際金融調研機構Aite Group也提醒,現在因為網路線上申請便利,已形成中小企金線上融資詐騙爆增,雖然每件借款金額有四成低於5萬美元,但詐騙金額正在積少成多,會是銀行業今年新增的壞帳來源。
根據科法斯的經驗,80%的超長期逾期付款(ULPD)無法收回。當此類超長期逾期付款金額在企業的年營業額中占比超過2%時,便會對企業現金流構成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