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流通業重量級大老-全家便利商店集團會長潘進丁,暌違13年發表他的第二本著作《O型全通路時代26個獲利模式》,透過阿里巴巴、亞馬遜、沃爾瑪、唐吉軻德、IKEA等26家國際標竿企業的案例剖析,他大膽預言,下一波零售流通業四大新趨勢浪潮,將是節約型消費、O型全通路、流通新業態跟差異化聚焦!
堪稱零售流通業「神預言」高手的潘進丁,2006年發表《當巷口柑仔店變成Walmart》,當時預測的十大流通業浪潮,包括國際化、併購、加盟、業態創新、自有品牌、虛實整合、零售金融、樂活等,如今看來幾乎一一實現。
展望下一個十年或五年(科技可能帶來更急劇的變化),零售流通業又將颳起哪些新浪潮?潘進丁深入分析來自日本、美國、中國大陸、德國,以及瑞典等26家標竿企業,整理出四大趨勢浪潮,期協助業者站在下一波浪尖上,創造成功機遇。
首先是「節約型消費」。潘進丁觀察,隨著經濟生產力降低,消費轉趨保守,加上人口高齡化、少子化,以及網路購物興起等帶來的消費型態改變,連鎖不複製的「個店經營」(如唐吉軻德)、二手拍賣的「分享經濟」(如mercari)、百圓商店的「銅板經濟」(如大創百貨)三大趨勢,都是此一浪潮下值得關注的商模。
其次是「O型全通路」,也就是虛實整合。潘進丁舉了電商中西方霸主阿里巴巴、亞馬遜(amazon),以及實體零售巨人沃爾瑪(Walmart)作比較,他發現,處在雲端的電商開始走向人間(實體店),而實體龍頭也透過併購快速拉高EC(電商)占比,三大巨頭都在強化虛實整合,但各有不同策略布局,台灣業者又該怎麼做?
第三則是「流通新業態」。潘進丁觀察,在Life style改變下,近年超市結合餐飲的Grocerant(餐飲超市)興起,如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就在賣場提供中菜現炒、海鮮現購代客料理等賣點;另外,還有將處理後的食材,加上調味料跟食譜等包裝成箱、宅配到府的下廚懶人包(Meal kits),兩大新商模都在國外看到成果,未來發展如何?這股熱潮是否會吹向台灣?
最後是「差異化聚焦」,潘進丁舉了飯店、餐飲、藥妝、家具四大產業、八家標竿企業,包括星野集團、APA Hotel、壽司郎、鳥貴族、松本清、科摩思COSMOS、宜得利NITORI,以及宜家家居IKEA,如何在大環境挑戰下,透過企業經營的選擇和集中(Selection and Concentration),將資源集中投入在企業擅長領域,並建構出一套以差異化系統運作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