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610譚淑珍/台北報導

工總:政府恐紅 外資也受傷

跨國大企業如何切結1股陸資都沒有?建議檢討陸資來台審查相關政策

 工業總會日前召開的「大陸事務委員會 」會議中,與會業者控訴政府,對陸資「恐紅」的心態,已經傷害到所有外商投資台灣之心!工總因此建議政府,檢討既有陸資認定及陸資來台審查相關政策,避免審核程序上的不確定性造成投資時程延宕,如此不但影響台灣引進外資,也限制了透過併購全球布局的台商!

 工總預計7月間發表2019年度工總政策白皮書,「兩岸議題」是其中重點之一,也是產業界高度關切的課題,為擬定兩岸政策建言,工總日前特別召開「大陸事務委員會議」,由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擔任主席。會中,不少與會業者特別提到小英政府對陸資「恐紅」的心態,工總指出,雖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外國人投資條例》及《華僑回國投資條例》對陸資有明文的規定,即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直接或間接持有比例高於30%,或持股未達30%但透過協議仍對該企業具有控制力者,即可視為陸資。

 但是,除持股比例及控制樣態外,現階段相關審查作業,常因所謂國安疑慮而議而不決,延宕投資時程。與會業者並以自身經驗指出,即使陸資只佔5%、10%的股份,不管是那個產業統統都一樣,都要受《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管理,特別是涉及文化相關產業相關,更是「1股都不行!」他說,這不在法規明定的範疇,但是都要切結:「1股陸資都沒有」。

 與會業者忍不住的想問,如果是一家上市的外資跨國大企業,來台投資文化相關產業時,「是要如何切結1股陸資都沒有?」

 工總指出,如果法有明文規定下,都沒辦法對陸資有清楚認定,也無法分辨陸、外資,其實傷害到的反而是外資,特別是當前純陸資來台難上加難的情勢下,對陸資的「恐紅」心態,傷到的是真正的外資、限制的反而可能是自己的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