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610

慎防1930年蕭條重演,當局應未雨綢繆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預測,調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至2.6%,估計全球貿易成長率將創近十年新低,以台灣外貿依存度逾六成而言,勢將首當其衝,不可不預為因應。

全球經濟轉差從我們外貿連月下滑即可感受到,我們出口、訂單兩者已連續六個月衰退,這還是在川普近日大動作之前的數字,在川普變本加厲,擴大戰線之後,全球經濟必然雪上加霜,我國縱有轉單效應,亦難以自外於此一衰退的走勢,日前主計總處已把我國今年出口成長下修至-1.2%。

在全球經濟一片低迷中,美國今年首季經濟成長3.2%,創下近五年最高,這個表現備受推崇,然而細看卻發現消費、出口表現平平,投資、進口成長率反而是兩年新低,至於存貨更大幅增加1,200多億美元,創下近五年最高,由此可知美國經濟仍隱藏不少風險。

 在美國諸多風險中,以存貨增加最值得注意,長期以來,存貨一直被視為總體景氣的領先指標,存貨快速上揚反映銷售不如預期,為消化庫存,業者必然會循減產以為因應,在產業關聯的擴散效應下,美國下半年的經濟也不容樂觀。

此外,歐洲情勢也是嚴峻的,月前國際貨幣基金(IMF)已把德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0.7%、義大利更調降至0.1%,兩者皆是六年來最低,英國1.2%、瑞士1.0%更創下近十年新低,法、荷同樣無法保二,也是近年新低。

 至於亞洲,依據IMF預測,日本今年經濟成長不到1%,中國大陸雖仍逾6%但已落至1991年以來最低,南韓、新加坡同創七、八年新低,台灣、香港也創下近三年最低,由此可知,下半年亞洲景氣擴張力道也甚為微弱。

雖然行政院有注意到這一波貿易戰的風險,也正在執行「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迄今已通過六十餘案,逾三千多億,根據經濟部估計,今年有逾千億投資會落實。然而,如果景氣趨緩,外銷接單下滑,現有生產線已出現閒置,企業還會急著投資(建廠房、買設備)嗎?自然是不會的。

這說明經濟部所通過的台商投資案,何時投資仍得視景氣而定,鑑於景氣降溫,實際投入可能要到明、後年,甚至更晚。換言之,歡迎台商回台是長期「產業結構調整方案」,而非短期「振興景氣方案」,如果下半年全球景氣急轉直下,我們是不可能仰仗台商回台來救經濟的,此理甚明。

這告訴我們,政府必須早早備妥「振興景氣方案」以應不時之需,但得改正昔日的作法,回顧過去二十年振興景氣方案之所以收效甚微,原因有三,其一政府對景氣的判斷太慢,其二振興方案的草擬太慢,其三立法的程序太慢,在這「三慢」之下,百業於寒冬中引領企盼,而政策的春燕卻跚跚來遲,如此方案自難收振衰起蔽之效。

舉例來說,2000年底全球景氣已露疲態,但政府直到2001年的年中才驚覺不妙,雖然行政院宣布將採「8100」方案,但遲至2002年底才提出擴大內需方案,七百多億的特別預算更延宕至次年才獲立法院通過,從認知景氣衰退到預算執行已遙隔兩年,如此振興方案以失敗收場,理之必然也。

再如2008年五月,政府因應華爾街金融家所掀起的二房風暴,於五月迅速提出一千四百億的擴大內需方案(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方案雖在七月獲立法院三讀,但由於相關計畫仍得交由地方政府執行,還得由地方議會通過才能招標,因此這個方案直拖到年底才完成所有發包作業,與此同時,九月全球金融海嘯已漫天蓋地而來,這一振興方案的執行雖較往年來得快,但依舊緩不濟急,難有立竿見影之功。

我們認為有效的改善作法應是由行政院責成相關部門,在平日建立完善的「擴大內需計畫平台」,滾動檢討,以讓此一平台隨時都有上百件公共建設計畫是準備好的,這些計畫除了已完成細部評估,也已做好成本效益分析,一旦景氣反轉,政府即可自平台篩選計畫彙集而成擴大內需方案,只待預算到位即可發包,如此除了可以省下規劃時間,由於工程計畫早已完成評估,將不致出現蚊子館 ,既可收提振景氣之效,也可完善公共建設。

我們提醒蘇內閣,莫對這一波貿易戰掉以輕心,此時此刻應即著手研擬振興景氣方案,最好也乘此機會建立「擴大內需計畫平台」,將其制度化,以有效因應日後可能到來的蕭條。我們誠然不希望1930年的大蕭條出現,但以近日川普的瘋狂,大勢不容樂觀。

歌德《魔術學徒》有句名言:「現在我不能趕走我所喚來的鬼。」川普這一、兩年喚來的鬼已糾纏著全球經濟,如今的發展已近失控,非任何人所能扭轉,恐怕連川普也力有未逮。盼當局參採我們前述建言,未雨綢繆,妥為規劃,則台灣猶有可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