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527陳昱光/台北報導

三策略護體 高鐵成最賺運輸業

image
高鐵近5年營運量成長指數

 台灣高鐵掛牌上市逾兩年時間,繳出亮眼成績單,營收逐年成長,台灣高鐵董事長江耀宗以「開源」、「節流」與「加值」三大策略為經營主軸,去年成效顯現,全年稅後淨利突破百億元,搖身一變成為運輸業獲利王。

 台灣高鐵2015年通過財改方案,透過完成收回特別股,免除逐年增加的延遲利息支出;減資再增資,穩定股東結構;返還站區用地折抵回饋金、延長還款期限,以及延長特許期等四項措施,使得公司體質明顯好轉,並朝向永續經營發展,近年營收、獲利穩健成長。

 曾任華航董事長的江耀宗坦言,國內運輸業者普遍都會面臨「高營運支出」、「高科技成本」、「高業務風險」,造成「低獲利」的「三高一低」產業特性,包括場站營運、維修物料、人事支出等都是公司經營的一大學問。

 因此,除須重視如何擴大營收「開源」外,能夠合理的「節流」也是營運重要環節之一,江耀宗說,高鐵實施財改方案後,以2015與2016年相比,折舊攤提即減少約50億元,且透過與銀行團協商調降利率,加碼利率由1.08%降至0.92%,近三年提前清償聯貸本金共計722億元。

 江耀宗認為,「省下一塊錢就是替公司賺進一塊錢」,有效減少利息支出,也會對盈餘提升有所貢獻,且台灣高鐵近年在信用評等、營運狀況及市值規模都有相當保證,對聯貸銀行團將更有說服力,下半年也把利率協商列為主要規劃。

 攤開台灣高鐵去年財務表現來看,合併營收達454.15億元,年增4.56%,顯示運量穩定成長,再加上申請五年免稅的獎參條例通過,去年認列所得稅利益33.8億元,帶動稅後盈餘大幅增加至106.96億元,開源節流已見顯著成效。

 在列車維修上,隨著台灣高鐵自主維修能力提升,目前已經可以透過增加工班、周間排修等方式,縮短維修時間,拉長列車正班行駛時段,釋出更多運能,增加尖峰時刻的運行班次。

 進一步而言,台灣高鐵將延續「開源節流」的經營策略,提供「加值」服務則是未來要走的方向,江耀宗表示,雖然目前高鐵在尖峰輸運期間載客率乘載率相當高,不過離峰時段的載客率還有成長空間,故將再結合會員經濟、國民旅遊等不同面向旅客,提高每班列車的運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