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上周亞股資金流向,台股再度由流出轉為流入,上周吸金6.7億美元;而吸金王寶座則由甫結束大選的印尼登上。印度結束十周吸金態勢,上周流出0.5億美元。展望台股後市,法人表示,中美貿易談判來到最後衝刺階段,且大盤指數來到相對高點,儘管基本面良好,但外部環境仍有變數,波動將不可避免。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就財報來看,企業普遍對於第二季之後的表現相對樂觀,其中又以權值股的展望尤佳。基本面而言一切良好,旺季不看淡。若要長線布局,建議選股為上,順應趨勢配置,像是5G、TDDI、電動車、多鏡頭等,都具長線投資價值。
安聯投信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指派的最高貿易使者劉鶴將在5月8日重返華府,針對可能為最終輪的貿易協商進行討論,且此輪協商將聚焦以下七大領域:智慧財產權、強制科技移轉、無關稅壁壘、農業、服務、採購,以及協議執法。在這些領域中,國家補貼亦即美國指控大陸實施的其中一項非關稅性壁壘,將是最具爭議性的一塊,所以也需要高度關注發展。
2019年全球經濟保持穩健成長,而美國仍是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建議美元資產仍可為配置核心,採多重資產方式參與市場並抵禦波動;並留意新興市場機會布局,如亞股、亞債的反彈機會。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隨中美貿易議題再起波瀾,市場投資情緒料受到影響,新興亞股亦難逃波及,短期呈震盪的可能性較大,不過放遠中長期來看,新興亞洲的經濟成長動能仍相對其他新興區域強勁,加上地緣政治風險相對小,且部分國家仍具經濟改革政策或財政刺激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新興亞洲國家如印度、東協人口結構相對年輕,消費需求大,內需經濟亦有撐,整體中長期投資前景仍值得期待,後市表現仍未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