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90213邱琮皓/台北報導

負轉正 1月CPI年增0.2%

 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2%,由負轉正,雖然受到春節備貨影響,蛋類、乳類、水果都小幅上揚,但主計總處專門委員徐建中表示,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年增0.53%,顯示整體物價仍處溫和平穩的區間內。

 徐建中解釋,比較明顯會受到春節影響的服務類,像是保母費、團費、計程車費用等漲幅預計會反映在2月,而1月較去年同期上漲0.2%,主要是因為蛋類、水果、乳類及醫療費用價格上漲所致;但蔬菜量增價跌,及成衣、油料費、通訊費及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

 主計總處公布的七大類中,以醫療保健類漲0.89%最多,主要是因為掛號費及部分藥品價格調漲所致;而食物類漲0.85%,主因蛋類、乳類及水果分別上漲20.75%、3.31%及3.02%所致,但因蔬菜供給充沛下跌17.79%,抵銷部分漲幅;衣著類跌1.63%,因為暖冬導致部分冬季服飾祭出優惠,影響成衣價格下跌1.92%所致;而交通及通訊類跌1.58%,是因為油料費下跌4.33%,包括捷運車票、行動電話及行動通訊費也下跌所致。

 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17項重要民生物資整體漲幅2.78%,是近14個月新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雞蛋價格漲幅仍高達25.36%,以及衛生紙、面紙與紙巾等漲幅為13.48%,衛生紙漲幅創下近10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解釋,雞蛋是受到供需問題導致,而衛生紙是因為去年1月價格基數較低,再加上今年1月衛生紙促銷較少,才會導致年增率飆高,單從月增來看其實是下跌的。

 另外,從躉售物價指數觀察,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下跌2.35%、已是連兩月年減,徐建中指出,主要是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讓化學或有關工業產品與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價格下跌所致,但「貿易摩擦情況好好壞壞,如果以月為基礎,物價指數是月增,所以無法直接推論國際景氣走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