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206袁延壽/台北報導

儒鴻、聚陽營運有信心

遭外資降評,但仍擁平均單價提升、新客戶增加等利多

 成衣大廠儒鴻(1476)、聚陽(1477)受外資調降評等影響,昨(5)日股價雙雙出現下跌走勢,其中,儒鴻更在外資大賣逾2千張下,股價殺至跌停。儒鴻指出,今年新客戶增加3-5家,第四季成長動能仍強;聚陽11月合併營收16.15億元,月減28%、年增16.7%。

 儒鴻10月合併營收創下歷史新高,11月雖有船期因素,營收可能受影響;不過,儒鴻指出,整個第四季成長動能仍強。法人預估,年成長率還是有2位數。

 不過,受到2家亞系外資認為,美國零售市場需求將於明年第2季開始放緩、儒鴻及聚陽訂單能見度將低於預期,調降評等的影響,讓儒鴻昨日股價重挫,出現少見跌停走勢,收盤跌停鎖住332.5元,當日跌幅高達9.89%;而聚陽股價也小跌1.43%。

 對於外資的降評,儒鴻指出,今年新客戶增加3-5家,預期明年新客戶數將持續增加,主要是許多大品牌也想切入發展運動服飾,而儒鴻的新產能及創新研發能力,足以吸引品牌廠上門合作,想像空間大。

除此之外,儒鴻指出,越南布廠第三期工程已投產、苗栗後龍溪州廠的數位印花廠明年首季完工,輕薄、高單價產品比例再增加,明年獲利能力應還有提升空間。

 手中訂單量已到明年第二季,儒鴻表示,明年整體產業大環境雖有疑慮,不過,在新客戶、高值化的加持下,對明年營運成長仍是信心滿滿。

 此外,雖已進入秋冬裝出貨尾聲,聚陽11月合併營收16.15億元,卻較10月減少28%;不過,由於高單價運動機能、戶外休閒等出貨比例提升,以及新客戶增加,11月合併營收仍比去年同期提升16.7%。

 聚陽今年1-11月合併營收216.86億元,年成長5.7%;聚陽認為,全球品牌服飾廠採購集中化趨勢漸成型,將有利聚陽未來訂單的增加。

日前,有外資認為美國服飾消費市場需求將減緩,這對以歐美客戶為主的聚陽明年營運不利;聚陽指出,美、日知名品牌服飾為節省成本、縮短流行周期的集中採購化,對聚陽這樣的大廠未來的訂單、獲利增加,越來越有利。

近期的中美貿易戰,讓知名品牌服飾廠轉單及移往東南亞市場的動作越來越明顯,聚陽在東南亞地區的印尼、越南等產線,近期已經有接到來自中國的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