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23 何英煒/專題報導

香港 會展平台 蓬勃發展

image
 ●今年香港春季電子展中,台灣館匯聚台灣廠商,吸引買家駐足。圖/本報資料照片
 ●東爵企業余龍柱(右)及余宗翰(左)表示,透過香港展覽的平台,接觸到全球買家及合作商。圖/何英煒
 ●香港貿發局台灣總經理潘慧心。圖/本報資料照片
香港展覽產業相關資訊

香港一直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提升服務業,以保持其競爭優勢。香港的4個傳統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旅遊、貿易及物流和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作為龍頭帶動其他行業發展,為市民增加收入、創造就業。當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亦是香港經濟動力的所在,在2016年合計共為香港帶來3,029億港元的增加價值(占本地生產總值的12.5%)。

 香港是全球排名第7大貿易體系,而且位處亞洲中心位置,對外航空聯繫完善,到亞洲其他重點城市,大約都在5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左右,因此,香港也成為舉辦國際會議和展覽的理想地點。

 香港每年至少有逾100項國際展覽,吸引超過190萬名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MICE)的海外過夜旅客赴港參加。香港貿易發展局每年主辦30多項大型展覽會,其中有11項是相關行業在亞洲最大的採購平台。至於電子、珠寶及禮品、鐘錶和燈飾5項展覽,規模更是全球最大。

 香港的展覽產業蓬勃發展,每年吸引近4萬家廠商及超過75萬名買家前來。2017年全年展覽面積租金達38億港元(約新台幣148.2億元)。而2016年時展覽業為香港的經濟帶來529億港元(約新台幣2,063.1億元)的收入,約占本地生產總值的2.1%。

 香港貿發局台灣總經理潘慧心表示,目前香港最主要的展覽地點有3個,分別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鄰近機場的亞洲國際博覽館,還有位於九龍灣的國際展貿中心。這些展覽面積累計大約有15萬平方米,約等於3.2個南港展覽館的面積。

 香港當局在硬體設備上投入資源,吸引全球廠商參與,根據香港貿發局的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約有2,500名廠商成為香港參展廠商,較前一年成長3%,而每年平均有2萬名台灣買家前往香港看展。

 台灣產業型態早期以代工起家,希望發展自有品牌,許多台灣供應商積極拓展市場,因而參加香港不同的展覽,涵蓋禮品、珠寶、家庭用品及燈飾等。香港貿發局自2016年開始,在香港秋季電子展增設初創專區,也吸引不少台灣廠商參與。潘慧心指出,全球買家都會前來香港看展覽,因此對於初創起步的廠商,正好透過這個平台與潛在買家互動,打響名氣,亦可以根據買家的回饋提升產品功能,讓其更適合廣泛買家的心意。

 潘慧心建議,台灣的食品、茶葉、文創商品及電子產品等在國際市場都具有競爭力,可以多加利用香港的展覽平台,拓展海外市場。香港貿發局台灣辦事處也作為橋樑,積極與各行各業的廠商接洽當中。

 隨著時代進步,香港的展覽業也與時俱進,積極轉型升級,包括建構線上及線下的平台、提供小批量的展覽專區及一站式服務。2018年開始提供APP電子識別證,現已有3成買家轉換。未來透過該APP可以直接並且全年不間斷地向廠商傳遞相關展覽訊息。

 面對其他亞洲城市積極搶攻展覽市場,香港也積極爭取在展覽淡季引進更多專業的中小型國際會議,或是新的展覽主題,如藝術展等擴大展覽種類及增加展覽的多元性。

 香港展覽不僅聚焦於展覽活動,更進一步擴大成商品展演與爭取能見度的一體化平台。潘慧心說,香港展覽是集交易、資訊、了解市場脈動、突出產品亮點等於一身的綜合性平台,透過參與香港展覽將更有機會協助台灣企業與商品行銷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