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流標的桃園機場第三航廈主體工程,昨(20)日舉辦招標說明會,調整招標內容將標案分標為土建、機電二個專業標,第三航廈總預算也由原先746億增加至782億,若招標順利,將力拚2023年底完工。
桃機三航廈工程量體及技術要求皆為近年公共工程之最,今年二度招標均流標收場。桃機公司指出,這次招標除了將土建與機電分標外,也優化部分招標條件,如物價指數調整除了總指數外,土建標也納入鋼筋、預拌混凝土、鋼板等個別指數,先期成本比重較大的項目採分段計價機制,另有替代方案節省費用獎勵、趕工獎勵等措施,並提高利稅及管理費至10%。
桃機公司表示,過去第三航廈主體工程流標原因,包括預算不足、較為先進的設計、招標條件未必對廠商有利等因素,因此多方聽取有投標意願的廠商意見後,在招標條件、契約條款、設計內容檢討調整。
重啟招標後,預計於12月25日至明年2月3日公開展覽,明年3至5月公告招標,土建標預計工期1,583個日曆天、機電標1,553個日曆天,若招標順利,土建標及機電標可望於2023年底完工。
三航廈主體工程的施工重點在於,由於工程規模龐大,不同計畫、不同標別、不同專業者界面眾多複雜,機場捷運及A14車站位於航站正下方,施工期間必需維持第一、二航廈正常營運,機場區域內施工需配合工料進出安排等。也有營造業者指出,包括桃捷、社宅、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等桃園多項大型工程陸續進行,工源排擠下,招工難度提高。
桃機公司表示,桃機旅客量預計今年會成長到4,600萬人次,一、二航廈已不敷使用,第三航廈完工後,每年可服務2,000萬人次旅客,後續開發的衛星廊廳啟用後,第三航廈每年服務的旅客量可再增加至4,5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