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21方明

台北,不窮、卻很老

一句高雄「又老又窮」,讓韓流橫掃全台,高雄是否又老又窮我不知,但我確信首善之都的台北「不窮、卻很老」。

 北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宅,從2009年的34萬戶,到目前已超過61萬戶,占北市住宅存量的68.4%,10年成長高達76%,等於每10棟房子中,有6.8棟屋齡超過30年,比重居全台22各縣市之冠,預估10年還將增加11.9萬戶,10年後台北老屋將約達73萬戶,在不計入新增供給下,老屋占北市住宅存量將超過8成,首都將呈現遍地是老屋的老態,推動都市更新已是刻不容緩。

 目前北市三個市長候選人主要政見都有提到都更政策,柯文哲對於都市更新大致以「推動公辦都更」、「推動都更獎勵明文化」、「提升都更審議效能」做為三大施政主軸,也確實取得部分成效。

 去年都市更新核定件數達67件,創下新高,且2015年北市推動的「都更168專案」,實施後不僅通過率提升,相較過去都更案辦理天數平均620天,168專案平均僅140天,確實已大幅提升審議效率。

 不過,因目前北市超過61萬戶的老屋,每年卻僅數十件的更新案審核通過,有人估算台北老屋全部更新要花上超過兩千年,顯示北市更新速度依然處於牛步化階段。

 觀察姚、丁兩位候選人的都更政策,無論是丁守中喊出的「全面提高容積(住三)、一坪換一坪,外加車位」或是姚文智提出的「增加10倍人力,編列100億基金,由北市府帶頭推動公辦都更」,其實都是希望以「提高獎勵誘因」或是「政府加派人力、出資」等方式,期望推升都市更新的效率。

 過去台灣都市更新制度設計,多藉由「利益」當誘餌,中央與地方政府為了加速推動都更,祭出各項獎勵方案,包含稅費減免、容積獎勵都是常見的手段,但因缺乏相關配套措施,不僅造成民眾對都更有錯誤期待,很多都更案推動不下去的原因,主要仍是「利」字當頭、喬不攏。

 前市長郝龍斌在競選連任時,就曾喊出老舊公寓更新一坪換一坪及台北好好看等類似政策,但最終不僅台北好好看政策有個案被法院判決違法撤銷,監察院亦對於台北好好看濫發容積獎勵提出糾正。

 當時,老舊公寓更新專案整合不易問題依然存在,且大都以失敗收場,少數的企業更因台北好好看專案得到過高容積獎勵,引來許多學者及民間團體抨擊。現在的市長候選人,如果無法突破當初政策失效的困局,政策喊的再好也難免淪為選舉口號。

 未來都更要能推動,除有賴政府積極修法、推動外,其實,民眾也應提高參與度,不能老幻想有免費的午餐,想不勞而獲,否則不僅都更進度將持續卡關,一旦發生災難,最後承擔苦果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