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昨(7)日公布10月份外匯存底較前月驟降339億美元至3兆531億美元,不僅創下近兩年來最大單月降幅,規模更來到1年半新低,引發市場對於資本加速流出的憂慮。不過外管局指出,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外匯存底下降主要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導致的資產重估。
人行數據顯示,大陸10月份外匯存底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3兆585億美元,並且連續3個月下滑,規模更創下2017年4月來新低。若以降幅來看,10月的降幅達1.1%,來到2016年12月單月減少411億美元、降幅1.35%的新低。
華爾街日報報導,對此大陸外管局解釋稱,10月份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美元指數上漲超過2%,主要國家資產價格出現調整,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外匯存底規模因此小幅下降。
事實上,人行參事盛松成上月底就曾表示,穩定匯率應該是目前政策重點,並強調「人行該出手時就出手」,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用外匯存底來穩定匯率。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印證資本並未外流,外管局罕見地提前公布10月份銀行結售匯數據以佐證,該數據一般為隔月月底公布。外管局稱,初步統計,10月銀行結售匯呈現約30億美元左右的小額逆差,較9月收窄80%以上,其中,個人淨購匯穩中有降,月增率和年增率均有所回落。
今年9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飆升到1,103億元人民幣,創2016年12月以來最大,顯示人民幣加速貶值的情況下,資金外流的情況愈加顯著。報導稱,銀行結售匯是另一項評估跨境資本流動的指標,銀行結售匯指的是外匯銀行所辦理的結匯和售匯業務,結售匯逆差代表所有客戶的購匯金額大於結匯金額,顯示市場對外幣的需求大於市場供給,也代表著人民幣出現貶值壓力。
外管局稱,大陸經濟基本面穩健,經濟轉型升級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均有利於跨境資金流動平穩運行,強調外匯存底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