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1108黃欣/綜合報導

陸發央票200億 人民幣 穩匯見效

人行「保7」再出手,藉收緊流動性打擊空頭,離岸人民幣飆升至6.92

 中國人民銀行昨(7)日在香港發行3個月期及1年期的離岸中央銀行票據(央票),總計規模200億元人民幣,時隔5年後再發離岸央票,人行意在收緊離岸流動性,以收打擊空頭進而穩匯之效。且昨央票發行後,人民幣離岸價由6.93元附近飆升到6.92元,顯著彈升,一度和仍在6.93元附近的在岸價形成「倒掛」。

 所謂的「倒掛」,是人民幣貶值預期高時,反映市場的離岸價升幅高於在岸價,昨日離岸央票發行後,流動性收緊,離岸人民幣價格一度高於在岸價,在岸價下午4點半官方收盤時間來到6.9253,至夜盤時段則由貶轉升,至昨晚8點半,才彈升到6.9189元附近。

 所謂央票,是人行為調節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而向其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其實質是中央銀行債券,是人行調節基礎貨幣的一項貨幣政策工具,目的是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量。

 商業銀行在支付認購央票的款項後,其直接結果就是可貸資金量的減少。本次離岸央票主要為:100億元3個月期央票,中標利率為3.79%;100億元1年期央票,中標利率為4.2%。香港金管局稱,3個月期、1年期央票分別獲4.26倍、3.29倍超額認購。

 2015年10月20日,人行曾在倫敦發行50億元1年期央行票據,當時獲逾300億元申購。今年4月以來,受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貶值,近日更一度來到6.97元關口,頻頻叩關「破7」界線。為避免貶值預期出現羊群,造成資金加速外流,本次發行離岸央票也是市場解讀為人行「保7」舉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管理過去主要是香港金管局負責,人行現在則可透過離岸央票的操作,直接參與離岸人民幣流動性調節,也可進一步發揮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率的引導作用。

 此外,根據中央結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數據,10月份外國投資者淨賣出至少96.2億元大陸債券,為20個月以來外資首次減持。

 數據顯示,國債仍然為外國投資者首選,其持有的大陸國債占全部外資持有量的64.3%。外資持有的國債較上月增加203億元。不過,外資持有國債整體比率仍低,僅占全部國債的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