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817社團法人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公共電視董事徐瑞希

外勞加值培訓 發展印尼市場新助力

可望成台商好幫手

image
 ↓印尼移工跟著台灣牛肉麵大師柯俊年學做清真牛肉麵。 圖/GWO提供
 ←印尼移工學習創業規畫,討論熱烈。
圖/GWO提供

近十年來,東協早已是全球關注的新興市場,台灣推動新南向政策絕對有其必要,問題是總體的策略規劃及如何落實問題。但台商近年來在東協國家的投資腳步大大落後中日韓等國,箇中原因之一是因為語言文化隔閡所造成的人才嚴重不足,以致台商無人可用。

 過去台商到東南亞投資主要倚靠當地華僑資源,但許多華僑子弟在學成之後未必能長期效命,有時辛苦打拚多年的經營成果甚至不保。如要借重近年來政府積極培植的東南亞配偶第二代卻又緩不濟急。在東協市場已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情況下,台商除了蹲點投資國市場的作法外,如何運用在台灣的70萬移工/外勞的返鄉人力資源是最為有效的策略。

 筆者自2000年來持續接觸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發現近年來台移工有極大轉變。例如,過去大部分只小學學歷,現在中學學歷是主力。年初拜訪雅加達政府培訓中心,甚至發現有些印尼年輕人成群結伴到鄰國打工,想要快速賺錢看世界、幾年後再回國謀職或創業的想法,跟台灣年輕人海外打工的心態差不多。選擇跨國工作的原因不一,但研究發現,跨國工作者相對有較高的追求改變現狀的冒險精神。

 台灣境內目前有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及泰國的東南亞移工70萬名,許多移工在台灣工作5、6年就會返國。他們有台灣的職場及生活經驗,許多人也稍懂中文。當移工返國後,如能安排到台商企業工作,將是很好的人力資源銜接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際組織OECD、ILO開始推動移工相關技能提升及創業培力教育,兼具在地扶貧及產業發展需求。移工輸出國如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快速發展國家,更在國內推動協助外勞回國就業或創業的政策,期待移工帶回海外工作金錢及所學技能,返鄉後有助國家產業發展。

 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Global Workers’Organization)自2015年即倡議應提供外籍移工在台灣的學習培訓,一方面積極改善移工被迫終身出國打工的人道困境,一方面也可運用具台灣經驗的移工返國後,能成為台商外出該國投資服務的工作成員,對移工返鄉及台商前進東南亞市場兼具雙贏的效益。

 2017年GWO在台北開辦「移工翻轉學苑」,針對一年內將返國的移工提供台灣特色美食飲品、e-commerce及中文等課程進行培訓,希望幫助移工返國後有機會開店賣台灣商品或食物。值得一提的是,印尼海外勞工安置保護局及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相當支持此一計畫,印尼國會議員、外交、教育、勞動部及媒體也多次參訪課程,印尼國家銀行更特地來宣導移工返國創業的輔導措施。

 我們的經驗是,移工培訓必須融合台灣技職教育及當地國市場需求,設計針對成人、藍領及外國人的教學方式,不能全盤移植台灣經驗。此外,如何激發移工創業意識及引導具體的創業組合或媒合,是提升移工創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核心。目前我們的印尼移工學員已組成2個創業團隊,希望結合台灣經驗及技術創業,在2018年返國後將台灣美食推展到他們的國家。

 2016年我在印尼雅加達超市看到有賣「士林夜市」雞排的連鎖店,很高興看到有更多的台灣美食在印尼發展,未料這個品牌的業者竟是新加坡集團。台灣有許多極具創意的中小企業美食或服務業,生意再怎麼做就只能在2,300萬人口的台灣市場。印尼人口2.5億,是全世界第4大人口國家,如果中小企業能結合具台灣經驗的印尼移工提供培訓及創業合作,可望在移工返國後結盟將品牌推動至當地市場,這將是中小企業以有限資源卻最有可能發展印尼海外市場的策略。(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理事長暨公共電視董事徐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