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80807許建隆■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純網銀開放政策原則

──參考各國發展經驗 完善我國純網銀法規制定

金管會為協助銀行因應數位化發展的商機,鼓勵金融創新及深化金融普及,4月底公布開放純網路銀行(internet-only bank)設立原則草案,引起各界高度興趣,包括社群網路業者LINE、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及網路購物平台樂天等。

借鏡國外發展現況與政策

 全球第一家純網路銀行為美國安全第一網路銀行(SFNB),因強調兼顧安全、便利,打破地理與時間限制,業務處理速度快,加上服務範圍極廣,在很短的時間內帶給金融界極大的震撼;之後美國大型銀行紛紛投入,隨即此風潮逐漸蔓延全世界,日本、韓國、中國等純網銀也早已上路,而金管會在開放純網銀的政策上,主要參考日本與韓國的經驗。

 日本純網路銀行與一般銀行同樣依《銀行法第25條》受金融廳及依日本《中央銀行法第44條》受日本央行監察,設立資本額規定不得低於20億日圓;且成立的條件也並未因其業務承作方式不同,而與一般傳統銀行有所差異。日本主要純網路銀行大多由母公司基於業務關聯性及產業綜效轉投資成立,像是網路購物業者成立的樂天銀行及手機通訊業者成立的SONY銀行等。

 韓國過去為避免財團過度擴張,規定單一科技公司在金融機構投資不得超過10%、電信公司不得超過9%,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於2015年為積極推動金融科技,改變過去對非金融業者持股的限制,雖仍規定非金融業者需與銀行合作,但開放非金融業者持股純網銀投資達50%,設立資本額規定不得低於500億韓元,目前有韓國電信KT結合韓國最大零售業者GS Retail、中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旗下的K Bank,以及韓國最大即時通訊軟體Kakao Bank兩家純網銀。

 中國大陸目前也有3家純網銀,以物聯網業者為基礎,包括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阿里巴巴旗下的MYbank浙江網商銀行,以及百度與中信銀行合資成立的百信銀行。

4大風險問題有待解決

 一、資訊安全風險。純網銀暴露在比傳統銀行更高的資安風險;由於單純透過網路的方式蒐集、處理與利用客戶的資訊及進行交易,因此主管機關必須更高規格要求純網銀建置內部的資訊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監控機制、與對外包廠商的資訊安全管控機制,以及資訊安全風險即時監測機制。

 二、洗錢防制風險。由於純網銀不與客戶實際接觸,在辨識洗錢與資恐的可疑對象上,恐怕有疑慮,加上其不受國界限制的特性,增加認識客戶作業的難度,也更容易被國際罪犯利用為洗錢的工具;因此如何利用「實名認證」確認開戶人的身份,與監測其行為等轉往線上執行,並在內部法令遵循系統內,以建立洗錢與資恐防制的機制加以規範,是重要的課題。

 三、消費者保護。純網銀在資訊的提供與溝通上,雖提升了即時性及便利性,但在對客戶契約重要內容及交易風險的告知上,是否能單純透過網路文字的傳遞兼顧消費者資訊權,仍有疑慮;因此應確實執行KYC(know your customer)與KYP(know your product),避免爭議,監理機關針對純網銀如何落實對消費者的說明及紛爭處理,應特別加以要求。

 四、金融過剩。台灣金融發展已相當便利,除實體銀行,原有各銀行也已有發展網路銀行、行動銀行,並且已相當普及。此外,台灣銀行家數過多,一直存在殺價競爭,包括利率、手續費等,而目前純網銀可辦理的業務範圍與一般商業銀行於網路可辦理的業務相同,未來純網銀開放承作的業務範圍會有多大,都關係著純網銀未來的發展。

 以開放的態度追求創新雖從金管會的監理角度來看,要在金融創新下照顧到金融秩序的穩定,保護既有的金融業者,並要求發起人中至少有1家銀行或金控公司,且持股比率需達5成以上,但科技業者認為當銀行或金控若對純網銀持股5成以上,純網銀就容易由金融業主導,這樣的純網銀無異於由金融業所主導發展的金融科技。

 比爾蓋茲曾提出,Banking is necessary, but banks are not.銀行創新教父Brett King也提到Always banking, Never at a bank.銀行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實體銀行已對消費者不再具有吸引力,金融業者必須跳脫實體,專注於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更全面性的金融服務。

 行動通訊、社群媒體、大數據、雲端科技等資通訊技術進步的時代潮流及民眾使用銀行的習慣改變,使純網路銀行成為未來不可逆的趨勢,期盼主管機關在發展純網銀及金融科技相關議題上,能夠對法令保持更開放的態度進行,台灣才能追趕上數位化轉型國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