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170427周慧如

粄條、河粉各憑所愛

清明甫過,偕家人至湖南省張家界旅遊,令我觸動的,並非如異星球般的幻境山水,而是在廣袤起伏的綠地上,或艱險難至山岰內,不時看見一坏老墳,掛著簇新的串串紅白紙花,迎風飄揚,似向先人訴說思念。

不須多說,我們一看即知,墓前猶有香燭殘燼,這是子孫們剛掃過墓;在台灣,我們也是如此,不同的是,我們以一小方一小方五色紙壓在墳上,風一吹,彷若彩蝶翩翩起舞。

兩岸分治逾60年,政治制度發展各異,但民俗年節的共通性,令我覺得與對岸人民很親近。

張家界地處湘西,奇峰怪石疊起,與寶島的秀麗山巒,確是不同。但論起舌尖的大事,中華料理蒸煮炒炸燴,東西南北口味或輕或重,食材或有更換,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代代相傳的好味道。

有趣的是,同一款食物,在各地有不同名字。例如在湖南、雲南的「米線」(雲南亦稱「米干」),飄洋過海後,在台灣喚為「米粉」;北方人的「餛飩」,在台灣亦稱「扁食」,加辣椒油乾炒就是「紅油炒手」,在福州稱為「肉燕」,「燕」取其形也,地道的肉燕皮則由豬肉與澱粉類捶打、混製而成的薄皮,「餛飩」來到南方後,稱為「肉燕」也是實至名歸,是福州的特色小吃。

另如,河洛人的「粿仔條」,客家人稱為「粄條」,港澳說「河粉」、「腸粉」,而越南開在歐美的餐館,乾脆就說「粉」(Pho),這米製品,形狀或寬或扁,或粗或細,發展出許多兄弟姐妹,因為好吃,跨越了疆域與政治領域,無論是一人一票選總統或是一黨極權專政,無礙大家對其所愛。

民進黨再度執政,較之於扁政府,蔡政府對「去中華化」更有決心。初時,我總是不解,如果去掉中華文化,我的生活內容是什麼?民進黨向喜強調台灣與東南亞及南島語系有密切的歷史淵源,如何印證在我的生活裡?4月初這一趟湘西行,讓我確認一件事,華人文化內涵已經植基在我們的DNA之中,豈是政治人物說去除就能去除!